第13部分(第4/4 頁)
利益的最佳方式。英國的目標是將俄國的勢力阻止在西藏以外,她並不注意
西藏人對脫離中國獨立的關心。
這就為 1908 年清朝再次強硬主張對西藏東部的統治提供了舞臺;1910
年現代化裝備的中國軍隊終於開進拉薩,一箇中國行政當局試圖在那裡統
治。這破壞了北京和拉薩統治者之間古老的保護人與依附者的關係。這個神
權國家傳統的統治者達賴喇嘛逃往印度。不久,辛亥革命和清朝的崩潰導致
了中國駐軍和官員被逐。年輕的中華民國難於再次主張對西藏有統治權,而
達賴喇嘛於 1913 年 1 月宣佈西藏獨立,據說還和庫倫的活佛(在喇嘛教等級
中名列第三)簽訂了一項條約,互相承認獨立。這導致了 1914 年英國、中國、
西藏在西姆拉的漫長的談判,英印試圖承認西藏的獨立,但中國拒絕。雖然
西藏與印度的貿易和文化交往是獨立進行的,但英國從未要求對西藏的保護
權或宗主權。中華民國堅持西藏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而英國則認定中國有
宗主權(不是主權)和西藏有自治權(不是獨立)的方案。這意味著中國不
直接控制西藏以及英印與西藏關係的加強,但只有英國留在印度以及中國依
然軟弱和不穩定時才會如此。①
新疆和西藏一樣,缺少與外部世界聯絡的鐵路,在民國初期也處在國際
政治的邊緣。1890 年的進士楊增新曾在甘肅和新疆供職 20 年,從 1908 年起
成為阿克蘇兵備道員,1912 年他被北京任命為新疆都督,並保持這個職位直
到 1928 年死去。他用胡蘿蔔加大棒和分而治之的辦法安撫中國的革命者、維
吾爾穆斯林原教旨民族主義者和哈薩克部落,禁止官員腐化和鼓勵貿易。他
使新疆事實上處於半自治狀態,非常成功地隔離了中國和俄國雙方動亂的破
① 托馬斯?E。尤因:《處於兩大國夾縫中?中國和俄國在外蒙古的政策, 1911—1921 年》,第 39 頁和各
處。見彼得?S。H。唐:《俄國和蘇聯在滿 洲和外蒙古的政策,1911—1921 年》第 7—13 章的全面敘述;又
見羅薩比: 《中國與亞洲腹地》第 9 章更近的概述。1917 年以後的事件在 B。希倫德夫和 M。桑吉道爾吉編
的官修《蒙古人民共和國史》第 3 卷《現代時期》中有敘述。
②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 年)1 月 5 日,國民政府承認蒙古獨立——譯者。
壞性影響。1924 年楊與蘇聯訂立的貿易協議規定重新開放領事館,在尊重對
方法律和司法權方面建立平等的關係。隨著這項貿易協議新疆與蘇聯之間的
貿易急劇增長。從 1923—1924 年度的 340 萬盧布猛增到 1926—1927 年度的
2200 萬盧布。在政治分裂、民族眾多的新疆,任何民族主義運動都未能掌權,
楊督辦①設法保持政權的統一和與蘇聯的貿易,而又防止它的政治干涉。②
外蒙、西藏和新疆以各種方式擺脫了北京的控制,而對中華民國只保留
邊際的重要性。滿洲是一件截然不同的事,因為那是中華民國在一個漢族地
區與一個帝國主義強國直接對抗,而中國的國家主權危在旦夕。
日本的蠶食引起了中國在國際體系中位置的總體問題。已被迫放棄對外
來者禮儀至尊傳統要求的中國,怎樣才能擺脫不平等條約所強加的半殖民地
的屈辱地位?為此目的,她怎樣才能以平等主權國家的國際秩序的新觀念,
來代替以北京為中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