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總編輯序
由於現代的世界漸漸變得更加相互地聯絡在一起,歷史地認識它不斷變
得更加必要,歷史學家的工作也不斷變得更加複雜。原始資料激增和知識增
加,論據和理論也相互影響。儘管單單總結已知的東西也成了令人望而生畏
的工作,但認識的事實基礎對於歷史的思考卻越來越重要。
從本世紀初起,劍橋史書已在英語世界中為多卷的叢書樹立了一種模
式,其所包含的各章由專家在每卷編輯的指導下撰寫。由阿克頓爵士規劃的
《劍橋近代史》,在 1902 到 1912 年間以 16 卷本問世。接著出版了《劍橋古
代史》、《劍橋中世紀史》、《劍橋英國文學史》和關於印度、波蘭以及英
帝國的劍橋史。原來的《近代史》現在已為 12 卷的《新編劍橋近代史》代替,
《劍橋歐洲經濟史》也即將完成。其他劍橋史包括伊斯蘭教史、阿拉伯文學
史、伊朗史、猶太教史、非洲史和中國史。
就中國而言,西方的歷史學家面臨一個特殊問題。中國的文明史比任何
一個西方國家的文明史都更為廣泛和複雜,只是比作為整體的歐洲文明史略
少分歧交錯而已。中國的歷史記載極為詳盡、廣泛,中國有關歷史的學術許
多世紀以來一直是高度發達而精深的。直到最近幾十年之前,西方的中國研
究儘管有歐洲中國學家重要的開創工作,其進展卻幾乎沒有超過少數史學典
籍的翻譯和主要王朝及其制度的概略的歷史。
近來,西方學者更加充分地利用了中國和日本豐富的有關歷史的傳統學
術,不但大大地促進了我們對過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細的瞭解,而且還大大地
促進了我們對傳統歷史編纂學的批判性的認識。此外,當前一代西方的中國
史學者在繼續依靠正在迅速發展的歐洲、日本和中國的研究的紮實基礎的同
時,還能利用近代西方有關歷史的學術的新觀點、新方法以及社會科學新近
的研究成果。新近的有關歷史的事件在使許多較舊的看法成為疑問的同時,
又突出了一些新問題。在這眾多方面的影響下,西方在中國研究方面的劇烈
變革正在不斷增強勢頭。
1966 年最初規劃《劍橋中國史》時,目的是為西方的歷史讀者提供一部
規範的有價值的著作:由於當時的知識狀況,定為 6 卷。從那時起,公認的
研究成果的湧現、新方法的應用以及學術向新領域的擴充套件,已經進一步推動
了中國史的研究。這一發展為以下的事實所表明:《劍橋中國史》現在已經
變為計劃出 15 卷,但還必須捨棄諸如藝術史和文學史等題目、經濟和工藝的
許多方面以及地方史的所有豐富材料。
近 10 年來我們對中國過去的認識的顯著進展將會繼續和加快。西方歷史
學家對這一重要而複雜的學科所作的努力證明是得當的,因為他們自己的人
民需要更多更深地瞭解中國。中國的歷史屬於全人類,不但由於正當而且必
要,還由於它是一門使人不由發生興趣的學科。
費正清
崔瑞德
(謝亮生譯)
譯者的話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是《劍橋中國史》第 13 卷的中譯本。為保持
原貌,我們未作刪改。有關觀點、材料取捨等方面的問題,請讀者自行鑑別。
原書地圖所用地名有與當時所用地名不同者,內容也有與當時實際情況不符
者,我們也未予改動。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我們儘可能查出原文;少數查
不到原文的,從英文回譯,刪除了引號。有些地方我們加了譯者注。全書由
劉敬坤統一文字型例;譯者注亦主要為劉敬坤所加。全書中文專門詞語的復
原以及英文註釋的翻譯、書目提要和書目的翻譯整理由李寶鴻負責;中文名
稱的查對,由劉敬坤負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陳鐵健、王學莊、
韓信夫也對中文名稱作了不少訂正。葉宗敭初校了全書(除去第 2 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