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5 頁)
線
崩潰前,毛澤東就已得出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的結論。③1928 年
他和他的同志們在井岡山根據地周圍的進展,恢復了他們對革命前途的信
心。毛並不擔心農民鬥爭超過工人鬥爭。①然而他認識到這種鬥爭是漫長而艱
苦的,因為地主和軍閥的統治不同於一小撮資本家在少數中心城市的統治,
前者滲透到中國農村的廣大區域。②這種鬥爭的矛頭指向“封建”政體的心臟
和大腦,而不只是它的四肢。毛根據 1928 年到 1929 年初的成就,在 1929
年 5 月 18 日的瑞金會議上樂觀地預言,他指揮的紅軍一年內可能佔領江西全
省。
1930 年初,當毛澤東寫下那封著名的致林彪的信時,③他不僅糾正了他
早先的急躁,而且明確了他的戰略:集中兵力佔領縣城,擴大紅色地區,以
擴大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加速革命高潮的到來。江西仍然是他的目標,這
就是他所理解的在一省或數省首先取得勝利,這種勝利能給中共一個穩固的
地方政權,作為今後發展的基礎。至於城市鬥爭,這是將群眾團結在黨的周
圍的時候,還不是武裝起義的時候。毛在分析形勢時,幾乎沒有注意世界經
濟蕭條,也沒有注意中國軍事派系間的較大規模的衝突。不管情況如何,他
都反對解散他的部隊,也反對派遣他們去攻打像長沙那樣遠的城市。④
毛澤東勉強接受了李立三的命令,這是李的計劃的一部分。1930 年 7 月
底毛試圖奪取南昌,當時彭德懷的紅三軍團攻陷長沙,但又被守軍擊退。在
不到 10 天裡,彭不得不撤出湖南省會。隨後從 9 月 1 日到 13 日,毛和彭的
聯軍第二次攻打長沙。當毛看到這場鬥爭沒有希望時,他勸說他的同志們撤
退,並把他們的力量用於重建和擴大蘇維埃根據地。⑤在毛澤東看來,1930
年夏李立三的戰略指示①就像是虛構的小說。
② 史華慈:《中國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第 143 頁。著重點是我加的。
③ 《毛澤東集》,第 1 卷,第 175 頁。
① 同上書,第 2 卷,第 133 頁。
② 同上書,第 2 卷,第 59 和 128 頁。
③ 同上書,第 2 卷,第 135 和 139 頁。
④ 《毛澤東選集》,第 1 卷,第 54 和 61 頁。
⑤ 《毛澤東選集》,第 3 卷,第 999 頁,注四;斯沫特萊:《偉大的道路》,第 278—279 頁;陳志讓:
《毛澤東與中國革命》,第 156—159 頁。第二次進攻長沙不是由共產國際下令的。見哈里森論李立三文,
《中國季刊》第 14 期,第 187 頁和《王明選集》第 3 卷,第 75 頁。
① 《王明選集》,第 3 卷,第 56 頁。
王明的“兩條路線”
隨李立三路線失敗而來的是蔣介石對蘇區的一系列圍剿。但中共的想法
卻在完全不同的思路上。王明在 1931 年 7 月的著名的小冊子《兩條路線》中
設計出這一時期中共戰略的理論框架,這本小冊子大肆宣傳戰後的資本主義
危機正處於第三個發展階段,這時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正日益尖銳。②
似乎為支援這種論點,1931 年 9 月 18 日後日本關東軍佔領了滿洲。反對帝
國主義的鬥爭突然領先於反對封建主義的鬥爭。1932 年 1 月日本對上海的侵
犯不可避免地把那裡的無產階級捲了進去,雖然捲入的程度難以確定,卻給
28 個布林什維克帶來了讓革命重新回到城市的一線希望。反對帝國主義的論
點和城市革命的戰略一直是 28 個布林什維克在 30 年代前半期的貫徹始終的
政策,直到 1937 年第二次統一戰線形成為止。
在他們的領導下,戰略依然是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但此時以農
村蘇維埃的紅軍為唯一武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