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5 頁)
時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劇作《雷雨》,該劇出版於 1934
年,1935 年由洪深和歐陽予倩執導,在復旦大學由學生們演出。1936 年,“旅
行劇團”在各地巡迴演出此劇,並取得空前的成功。②曹禺的第二部劇作《日
出》(1936)獲得了上海《大公報》頒發的一項文學獎。曹禺受到普遍歡迎
後,逐漸發展他的藝術,多種劇作相繼問世——《原野》(1937 年),《蛻
變》(1940 年),《北京人》(1940 年),以及《橋》(1945 年),這些
作品奠定了曹禺作為現代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的地位。
在他的所有劇作中,《雷雨》和《日出》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雖然在藝
術上《北京人》可能是他最好的作品。《雷雨》得到好評是容易理解的,因
為它的主題涉及五四時期的關鍵論點,維護“在傳統的家長制社會的沉重壓
力下的個人自由和幸福”。①在“解放”佔統治地位的主題之外,增加了社會
主義者初發的對資本主義剝削下工人悲慘境遇的關注。但曹禺不滿足於照五
四初期“社會問題”劇的過分簡單化模型來鑄造他的第一部作品。他寧願讓
寓意按照希臘悲劇的傳統,在情慾和命運的複雜情節中得到表達。曹禺在這
一方面顯示出他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劇作家,遠比他的所有的前輩更有天賦。
這出戏的女主角周蘩漪,是一個對繼子有亂倫情慾的鬼迷心竅的人物。如劉
紹銘令人信服地論證的那樣,曹禺塑造人物的源泉可以追溯到拉辛②(《菲德
拉》)、尤金、奧尼爾 ③
(《榆樹下的慾望》中的艾比?普特南)和易卜生(《群
① 田漢、歐陽予倩等:《中國話劇運動五十年史料集,1907—1957》第 1 集,第 151 頁。
② 胡耀恆:《曹禺》,第 21—22 頁。
① 劉紹銘:《曹禺:契訶夫和奧尼爾的不情願的追隨者,文學影響研究》,第 6 頁。
② 拉辛(Jean Racine, 1639—1699 年),法國唯一理解真正的悲劇色彩的劇作家 — — 譯者。
③ 奧尼爾(EugeneO'Neill,1888—1953 年),美國戲劇家——譯者。
鬼》中的艾爾溫夫人)。④曹禺有可能把這出戏設想為《玩偶之家》在中國的
變種(與易卜生寫《群鬼》的手法相似,目的在於使觀眾相信如果娜拉選擇
與她的丈夫耽在一起,那麼,最後發生在艾爾溫夫人身上的事情可能就是她
的命運)。但是曹禺試圖探索亂倫情慾這一主題,作為傳統的家庭倫理道德
的悲劇性的抗議,這顯得更為大膽。曹禺由於這種對西方戲劇資料的創造性
運用而享有盛譽,他是當之無愧的。
在《日出》中,曹禺的意圖更具社會學意義。像茅盾的《子夜》一樣,
曹禺的劇作也被設計成資本主義秩序滅亡的尖刻描繪。為了突出這個主題,
曹禺採取了另一個大膽的步驟。他回憶說,“在我寫《日出》的時候,我決
心捨棄《雷雨》中所用的結構,不再集中於幾個人身上。我想用片段的方法
寫《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來闡明一個觀念”。①這出戏展示了一群不同
的人物,而沒有佔中心地位的主角。為了表現各不相同的生活片段,曹禺在
四幕之中既寫了上層階級,也寫了下層階級。發生在一家妓院裡的第三幕,
喚起人們對墮落和苦難的強烈感受,這也許是中國現代戲劇中構思最為大膽
的一幕。②
曹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其敏銳的戲劇意識。他是把戲劇不僅視為文
學,而且視為表演的兩位中國現代劇作家之一(另一位是洪深)。他的舞臺
提示是為達到極度緊張而精心設計的。《日出》中妓院一場,舞臺一分為二,
兩組表演同時進行。在《原野》中,咚咚的鼓聲和沉默的幻影,像奧尼爾的
《瓊斯皇》那樣用來製造一種心理上的恐怖氣氛。而在《雷雨》中有意識地
運用希臘悲劇的程式,則是曹禺熱情掌握編演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