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4/4 頁)
滿洲保持半
自治的而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並同中國和其他國家協力推動滿洲的經濟發
展。這樣一個解決方案將延續東亞外交的國際性框架,而這正是日本軍方當
時竭力想要避免的。日本將走自己的路,不管列強有何反應。
列強的反應也開始變化。在同一個水平上,他們繼續在現有條約框架和
國際聯盟內合作。但由於這條途徑開始顯得越來越無效,美國和英國不得不
尋找其他替代辦法,美國主張把國際性和單邊行動結合起來,從而使日本就
範。如史汀生 1932 年 6 月所說,“我相信,新的聯盟方法與‘老外交’的明
智混合能獨自獲得我們正為之奮鬥的實際效果”。①“新的聯盟方法”將包括
繼續與其他國家合作以維護和平。它的表現之一是史汀生在 1 月向英國建
議,兩個大國共同譴責日本在上海的行動違反了 1922 年的九國公約,指望日
本會在這種壓力下被迫退卻。所謂“老外交”,史汀生起初並不指聯盟或戰
爭計劃,而是指美國單邊行動以維持現狀。這種想法包含在 1932 年 1 月 7
日發表的史汀生原則裡面,它宣佈美國不會承認“透過使用與巴黎和約的條
款和責任相悖的手段所產生的任何局面、條約或協定”,這裡巴黎和約是指
1928 年的凱洛格-白里安公約。這項沒有英國合作的單邊宣言表明了華盛頓
與倫敦之間正在趨向明朗的微妙分歧。美國正在超越迄今採用的徒勞無功的
③ 臼井勝美:《滿洲事變》,第 68—73 頁。
① 馬克?R。皮蒂:《石原莞爾與日本同西方的對抗》。
② 臼井勝美:《滿洲事變》,第 80—81 頁。
① 克里斯托弗?索恩:《外交政策的限度:西方、國際聯盟和 1931—1933 年遠東危機》,第 110 頁。
步驟,採取進一步迫使日本遵守國際合作準則的措施。儘管沒有暗示美國有
力的措施將被用來實現這個主義,但含意是明顯的。史汀生的宣告使美國這
個現存國際體系的維護者與向這一體系挑戰的日本對立起來。顯然,兩個這
樣的強國有可能發生激烈的衝突。
國際主義的瓦解
在國際性和單邊性這兩種方法中,第一種正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關於
日本將讓步並在國際社會中恢復其責任感及和平立場的假想,在衝擊下,一
天天地維持著。更麻煩的是,英國不傾向堅持這個超出它 1931 年所做的事的
方法。儘管在滿洲及其他問題上與美國合作被認為是重要的,倫敦不願與華
盛頓聯合而過分強烈地譴責日本。外交大臣約翰?西蒙爵士強調,英國將繼
續透過國際聯盟去做工作,使日本人不致把英國的外交看作是傾向於針對他
們的英美聯盟。作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如果所有的活動都在日內瓦進行,
日本更可能願意合作。然而日本已經指責李頓調查團。因此,英國反對與美
國的聯合行動等於拒絕加強現有的國際性框架。
華盛頓與倫敦之間的這一分歧是由全球性的經濟區域主義的傾向造成
的。建立在以金本位及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通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已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開始瓦解,而在 1932 年其崩潰的跡象已明白無誤。日本在 1932
年拋棄了僅在兩年前重新採用的金本位。在滿洲,日本顯然打算將這一地區
變為本土的經濟腹地。在日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