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楊昌濟)本人的,而其實是寫給黎錦熙的。關 於這封信的全文,見《毛澤東集補卷》第 1 卷,第 19—23
頁;這裡引用的一 段在第 20—21 頁。
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容有不富強幸福者乎?
毛澤東認為,宜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根本上改變全國之思想。他寫道,中國
的思想太舊,道德太壞。思想主人之心,道德範人之行,二者必須加以變換。
①
雖然毛澤東把中國古老僵硬的思想模式看作是阻止進步的障礙,但是,
他不主張把全盤西化作為補救之道。針對楊懷中所說的“日本某君”認為東
方思想均不“切於實際生活”的說法,毛澤東認為,“吾意即西方思想,亦
未必盡是,幾多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也”。②
然而,說過這一點之後,毛澤東開始進行顯非墨守傳統的論述,認為在
觀念和道德基礎上統一思想的活動中,與君子相比,小人更具有重要性。君
子確有高尚之智德,但君子只能在小人所確定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活動的基礎
上生存,小人累君子。這樣,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但當教育和改
造小人,以臻大同之鵠。當時,毛澤東已主張組織採古講學與今學校二者之
長的私塾,而且主張出洋求學。①
關於在毛澤東後來的思想中也起很大作用的實踐主題,毛澤東在 1917
年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古人言衛生之術者亦不少時說,“蓋此事不重言談,重
在實行。”②毛澤東之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往往被人歸因於王陽明,但這
只是推測;在任何有名的毛澤東著作中,一點也沒有提到王陽明。總之,與
五四時期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更有關係的,是毛澤東在 1917—1918 年所吸收的
西方化思想。
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最後兩年,思想發展很快。在那個時
候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要的思想要素,也許是明顯和強烈的個人主義。例如,
毛澤東在對德國新康德派學者泡爾生所著的《倫理學原理》一書的批語中寫
道:
人類之目的在實現自我而已。實現自我者,即充分發達吾身體及精神之能力至於最高之
謂。……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國之三綱在所必去,而與教會、資本家、君
主國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③
和當時年長的和較知名的知識分子如陳獨秀、李大釗或魯迅一樣,毛澤
東已經利用個人有無上之價值,有百般之價值的觀念作為衝破古老的文化和
社會的羅網的武器。他決非不知道實現個人所必需的社會結構。他說,且團
體者仍個人,乃大個人也。人一身乃集許多小個體而成,社會乃集許多個人
① 《毛澤東集補卷》第 1 卷,第 20 頁。
② 同上書,第 20—21 頁。按照毛澤東所抱的中國也應對世界有所貢獻的觀點, 他是遵循他的老師楊昌濟
的基本方向,楊昌濟在海外長期留學時改名懷中, 以表達他的愛國感情。關於這點,見李銳:《學生時代
的毛澤東》,《時代的報 告》第 12 期(1983 年 12 月),另見轉載這篇文章的《新華文摘》 1984 年第 1
期,第 178 頁。
① 《毛澤東集補卷》第 1 卷,第 22—23 頁。
② 毛澤東:《體育之研究》,第 7 頁。
③ 見李銳:《毛澤東的早期革命活動》,第 110 頁引文。毛澤東對泡爾生著《倫 理學原理》的批語,在《毛
澤東集補卷》第 9 卷第 19—47 頁全文轉載。
而成,國家乃集許多社會而成。在個人和國家即國民的這種複雜關係中,毛
澤東強調先有個人而後有國民。他說,泡爾生強調個人由國民而發生,是因
泡爾生住於國家主義彌固之德國。①
的確,處理對立的關係的辯證法,從這個時候起是毛澤東思想的表徵之
一。毛澤東在某種意義上作為同一來對待的對偶中,有觀念即實在,有限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