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臂助,不以之臂助,豈不浪費?
第兩百零四章 … 互博
縱是山頂颯颯風響,卻依舊是雲煙飄渺,這霧海滔滔之中,一老一少腳下盤根不動,雙手互成陰陽,正是後世極為流行的“太極推手”。
這一老一少,自然便是張三丰和宋青書了。
兩人推手不絕,你來我往間蘊含真力。“太極十三勢”乃是張三丰首創,自是早就精通,卻見他掌指間威勢極盛,彷彿雷厲風行,山呼海嘯,卻又綿綿然不肯斷絕,正是合“託勢”之穩如泰山,以及“撲勢”之震如雷霆的一推。這看似輕柔的推手,實則威力極大,便是一流高手碰上,也是動輒筋斷骨折,內力盡廢。但對於絕頂高手之間的較技,卻頂多輕傷而已。
畢竟,張三丰還是不放心這徒孫傷勢,青書這經脈之傷忽而復發,便不好治了。這幾日他取山間清露,潺潺活水,以他耗一年之功,取無數珍貴草藥製成的“活骨丹”為引,終而將青書經脈傷勢療好,靜養數日,已然恢復舊觀,內力更是精純些許。
這幾日間,青書不斷向張三丰請教武學,張三丰將雙推勢中的種種妙處一一示範出來,諸如一拳之間,勁力陰陽浩蕩,絕然不同成昆駁雜;指掌劃出,身前空氣上下分行。至於抽刀斷水分流,指書堅石之上,種種不可思議之能,似乎都足以毀天滅地,只是青書只能望洋興嘆。只是心中更清楚一件事,太師傅的武功修為,絕對不是當世任何人能比擬的,即便是少林紅葉,洞庭老妖,以及那灰衣人,都絕然不是他對手。便是古往今來,也少有人及。
雙推勢之後,更有廣闊天空,只是青書難窺堂奧而已。
這陰陽化生。天人合一的最上乘境界,他始終難能領悟;明明只有一步之遙,卻究竟跨不出去。而在他親眼目睹張三丰玄奇手段之後。更感這一步之難,實難於登天爾!
兩人右手搭著,青書微闔雙目,覺出張三丰輕輕推來。知道怠慢不得,當即也是默運玄功,使出“太極十三勢”中“化勢”,足尖一動,小臂微微內縮,海納百川,來勁登時被他無影無蹤的“化”去。說是“化”,實是將這奔騰大勁引入地下。兩人所站之地卻是一塊傲骨橫絕的大石。青書這一引,這堅硬無比的大石之上,竟是裂出一條細不可見的縫隙來。
一縮之後。必定引伸。這是天地間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是卻少有人能認清。便彷彿悍龍潛爪。猛虎收牙一般,為的都是之後地反擊。烏龜遇襲時將頭縮排,反擊時卻是快捷無倫的伸出;毒蛇吞咬之前也必深藏草中;漢高祖數戰數敗,養全項羽鋒芒,一舉挫之,剛極易折,楚霸王終究自刎烏江。
“故而天地之間,陰陽之道。陰不可久。陽不可久,盈不可久。虛不可久;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無至清之水,亦無至濁之魂,善惡全攻本一體,陰陽相剋卻相生。青書,你懂了麼?”張三丰驀地停下推手,一拂廣袖,徐徐說道。
青書點了點頭,卻苦笑兩聲:“懂是懂了,也明白雙推之理,存於陰陽,只是卻不知從何說起,從何用起。”張三丰皺了一會兒眉,他於“太極十三勢”早就心中通透,只是通透歸通透,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當真是徒弟也急,師傅更急。他反覆踱步,驀地笑道:“青書,我與你看一門手段,是由雙推勢中衍變出來,有趣的緊。”
青書大奇,笑道:“不知是什麼功夫,徒孫拭目以待,哈哈。”說著真地擦了擦眼,已顯適才話語中拭目二字,而後一臉期待的看著張三丰。
張三丰見他動作,失笑道:“好個兔崽子,看招!”一擺大袖,伸拳劃個半圈,而後直直捶去,正是太極拳中的上步搬欄捶。這一捶若是擊的實了,天都得被捅個大窟窿,便給青書十個膽子,他也不敢硬接,足尖內縮,滴溜溜地一轉,梯雲縱身法連環七轉,頃刻間便在三丈之外,足尖點在大石邊緣一角,迎風而立。
青書笑道:“來而不往非禮也,太師傅,接招!”“倚天屠龍功”長拳短打,“至”字訣堂堂正正,攻向張三丰上三路要害。
張三丰哈哈一笑,喝聲:“好!”足下不動,左手斜揮,右拳直搗,登時將這一個“至”字搗的七零八落。卻見張三丰深吸一口氣,左臂內屈,驀爾斜指上天,伸拳為掌,直直拍下,正是“震天鐵掌”中的一招“江流石不轉”。與此同時,右手卻是晃悠悠的斜拍而出,空中突然響起噼裡啪啦的一陣脆響,正是“擘天掌”中的一招“青山不改”。
青書被打得措手不及,手腳齊出,使盡渾身解數,方才將張三丰這一招給接住,身不由己的退後三步,一臉震駭之色,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