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驚雷為我擂鼓助陣,
暴雨為我清洗戰場,
狂風為我吹送捷音。
風雨雷電啊!
感謝你們,
在民族危亡時刻,
願為我逞威顯神!
蕭華的朗誦剛一落音,車廂內掌聲四起。羅榮桓誇讚道:“昔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蕭華作詩迅雷不及掩耳。要說曹植才高八斗,我看蕭華至少也有九鬥。”一席話把大夥都說笑了,一路忘了牛糞的臊味。
由於陰雨連綿、山洪迭起,同蒲鐵路多處被山洪沖毀,鐵路不得邊走邊修,部隊終於抵達太原。在一個雨夜,東北流亡的學生擠滿了站臺,歡呼八路軍前來抗日。學生們唱著那曲憂傷的《松花江上》,聽著聽著,不少的八路軍戰士懷著對日寇的滿腔仇恨,流下了眼淚。
此時,*已住進了閻錫山的招待所裡。日軍的飛機也不時的在太原上空丟下炸彈。兩天前的傍晚,日軍把一顆炸彈丟在了閻錫山的官邸裡,這位平常威風凜凜的山西王,嚇得連忙把長官司令部遷到鄉下去了。
戰略突轉折(1)
“老蔣會同意我們這麼部署嗎?”張聞天擔憂地說。
“老蔣啊,”毛澤東笑笑說,“他老蔣早就想借刀殺人了,他是想借東洋人的刀來滅掉共產黨,這不正合他的意嗎?”
戰局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就在8月25日洛川會議結束的那一天,日軍奪取南口,國民黨的軍隊開始大批潰退。有的是稍作抵抗便土崩瓦解,有的乾脆望風而逃,造成了日軍的長驅直入。國民黨軍的潰兵從北平近郊,一直散佈到晉西南交通要道的全線。
毛澤東點起一支菸,在窯洞裡來回踱著步子。他在心裡盤算著:南口戰役的失利,致使日本在華北的總兵力達到8個師團外加一個混成旅,加上兩萬關東軍,共約19萬人。而國民黨的部隊第一、第二、第五戰區的總兵力為96個師外加12個步兵旅,約80萬人。兵力如此懸殊,為何國民黨部隊在華北戰線並無大的戰鬥,就全線崩潰?如此的戰鬥結果真是叫人不可思議的。
他細緻分析了南京方面的戰略部署:
蔣介石平分兵力守衛三個戰略支點,第五戰區佈防滄州扼津浦線,第一戰區佈防涿州扼平漢線,第二戰區佈防大同扼同浦線。同浦線的東部是太行山,平漢線的西部是恆山,兩山地勢險要,乃天然屏障,看似無懈可擊,實則隱藏著一條禍根。這便是兩山之間的一條戰役走廊——蔚(縣)代(縣)公路。日軍若出一支奇兵從此楔入,第一、第二戰區的防線被撕開,再揮兵南下,即處於大同、涿州兩陣地的側背,向西迂迴,則大同不保;向東迂迴,則涿州、保定危矣!
就在毛澤東做出這個料定幾天之後,果然發現日軍的第5師團大搖大晃地出現在這條戰役走廊上。而國民黨軍第一、第二戰區的司令長官劉峙和閻錫山恰恰忽視了這個關鍵部位,如此重要的戰役重地竟無人把守。日軍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毛澤東本來就有熬夜的習慣,這一下他更是徹夜難眠了。洛川會議時,情況還沒糟糕到如此地步。毛澤東跟大家一起做了大量的戰爭預想,但是沒想到國民黨的正面部隊會潰敗得那麼快。在洛川會議上,毛澤東決定將八路軍的3個師都部署在恆山山脈,意在東可俯視豫冀平原,西可依託太行發展抗日革命根據地。但由於蔚代公路被敵切開,不僅閻錫山的主力不得不南撤,劉峙的主力也因害怕敵抄其後路而準備南移。如此一來,八路軍則必然處於敵包圍圈中,日軍肯定會直取太原,國民黨軍一再南退,八路軍的戰略便只能是獨立自主的敵後抗戰了。
毛澤東一邊思索著,一邊久久地凝視著桌上的那張大地圖。他讓人把張聞天叫了過來,目前張聞天主要負責黨的工作,而且對軍事並不十分精通,但此時此刻,他只能叫來張聞天了。周恩來被派往閻錫山處協調兩黨兩軍關係,朱德、彭德懷、任弼時率八路軍總部剛剛渡過黃河,葉劍英被派往南京國防部,劉伯承、賀龍、*等在征戰途中。
“洛甫同志,果真不出我所預料啊,日本人切入了劉、閻兩戰區的結合部,現在的情況大為不妙。原打算我軍北上堵住蔚代公路的缺口,不想兵馬未到,蔚縣已丟。八路軍改為第18集團軍歸守第二戰區轄制。閻錫山開始命我軍防守飛狐口,不想日軍撲淶源而去,飛狐口已無防守之必要。閻錫山又令我部協防平型關,要在平型關截住敵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戰略突轉折(2)
“國民黨的部隊怎麼這麼草包?”張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