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陸渾(河南嵩縣東北)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此間場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關羽注視,即由荊州(湖北江陵)引軍北上接應;但在關羽還未至襄樊時,曹仁已會同由長安來的龐德先遣部隊攻復宛城,誅殺侯音等人。龐德即會同曹仁“遂南屯樊,討關羽”《三國志》卷四十五《龐德傳》。。
質疑諸葛亮“借刀”殺關羽(2)
此時關羽行動日程,參照清瓦斯同《三國大事年表》和謝鍾英《三國年表補正》可列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因曹仁等將南下荊州,七月,關羽軍先發制人,北上,與曹仁軍相持於襄陽、樊城。曹操由長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關羽圍呂常於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擒于禁,覆其全軍;本月,關羽遊騎至郟。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還洛陽,擬南征;徐晃破關羽。
閏十月,呂蒙襲取江陵。
十二月,關羽走死。
以上可見:(一)關羽北征,乃因中州地區內亂而曹仁等在平定後,駐紮襄樊,擬###關羽,關羽因此乘勢北上,並非劉備所命,破壞《隆中對》,孤軍伐曹;(二)關羽前期三個月征戰迅猛,勢如破竹;(三)關羽為徐晃敗後南撤,轉戰當陽地區長達一個多月,說明仍有實力,根本不須求救,這裡確實有個時間差,即由荊州到成都路程,山險路遙。朱文在此譴責“關羽不斷破壞諸葛亮聯吳抗魏的戰略方針”,但以史實佐證,諸葛亮“聯吳”,也是旨在保荊州地區(包括南郡等郡縣),而東吳卻是以索回荊州(南郡)為條件,才能貫徹此項戰略方針。如此,劉備、關羽對待荊州取捨,和諸葛亮並不相悖,他們都是一個目的,無論強硬或柔和,都是以荊州據有為前提的。所以關羽與魯肅比鄰,打交道,談判;劉備後來為了爭荊州所有權,帶兵出川來爭,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因曹操威脅事,才與孫權以湖水為界,目的也是為避免“內訌”,繼續聯手抗曹,對此關羽也是忠誠執行了的。所不同的是,關羽的個人素質,對待孫權缺乏外交手腕,驕橫過甚,不像諸葛亮那樣剛柔並濟,在農耕社會領袖起決定作用的三國時期,易引起吳蜀兩國的矛盾激化。
4。劉備因何未出兵援關羽
劉備是非常重視荊州的,他的骨幹成員很多是荊州籍人士,“豫州入蜀,荊州人貴”。劉備當然要緊緊拿住荊州,所以在初進東川時,在荊州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主要成員,後來諸葛亮等入川,由關羽主持。這是因為關羽是最佳人選:一是忠於劉備,“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尊威,禍福共之”《三國志》卷四十《費詩傳》。;二是能獨當一面的將才,劉備起家,關羽就常獨掌一路,如鎮守下邳、統率水軍,等等。關羽於荊州得失興衰有決定性作用,劉備集團,包括諸葛亮在內,都知道這個道理,有關羽鎮守才有荊州,沒有關羽在,荊州其餘人員誰都代替不了的,哪裡有“借刀”殺了關羽,而能繼續保留荊州的事呢?關羽舉足輕重,退一步說,諸葛亮確有“借刀”之計,或者“借刀”得逞,那麼關羽被殺了,還能有荊州嗎?諸葛亮的“聯吳抗魏”既定方針,以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隆中對》精髓處,也不都是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嗎!諸葛亮不是聰明過了頭了嗎?有如朱文所稱“諸葛亮一生用兵唯謹慎”,難道這樣的“借刀”算謹慎的?令人費解。由此看來,諸葛亮這把“刀”借不得,也極不划算,是有失無得的蝕本生意,況且他也沒有做。
劉備對荊州重視,即使在諸葛亮、張飛等入川后,在荊州地區仍留有能臣良將,以至他入川轉戰,攻城掠地,長達三年,僅雒城(四川廣漢)就攻打了一年,可見帶走的兵士不多。關羽的荊州部隊實力雄厚,僅俘虜、關押于禁敗兵就數萬眾。朱文引《吳書·甘寧傳》稱:“關羽以區區三萬之眾,既需留一半兵力於後防基地,防守荊州,又要攻取曹魏軍事重鎮襄樊,真乃捉襟見肘。”不確,如以全句讀,是甘寧“後隨魯肅鎮益陽,扼關羽。羽號有三萬人”。這是說關羽在資水北岸的兵數,且用“號”稱,實際當少於此數,它是不能囊括關羽的總兵力的。如此等等。
按:關羽失敗,原因多多,天時地利,但關鍵之一還是在發揮人才的優勢不當,諸如其時荊襄地區人士多不放在重要位置。而孫權、呂蒙卻是展開政治攻勢,爭奪如潘濬之類人才。相比之下,關羽是差得多了。
質疑諸葛亮“借刀”殺關羽(3)
劉備對於關羽北征,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