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劉備損兵折將,連軍師中郎將龐統都戰死沙場。劉備無奈,只得從荊州大本營調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大將,全力進攻成都。成都是益州的州治,不僅城防堅固,且“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足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三國志》卷三十一《劉璋傳》。。其實,劉備的荊州軍亦不過只有數萬之眾,若劉璋死守成都,劉備是否能拿得下來,還是疑問。時間拖下去,曹操、孫權若騰出空兒來打巴東或荊州,劉備勢必棄成都而回師應戰。然而,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敗兵之將的馬超來到成都城下,“未一旬”,劉璋即“震怖”而降。
漢魏之際羌胡化的涼州軍事集團(3)
馬超雖是敗軍之將,但三國時期實力最強大的曹操打他仍然很費力,還是先離間了馬超的盟友韓遂,分化了他們的戰鬥力,才打贏的。諸葛亮說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曹操聲稱“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三國志》卷三十六《馬超傳》注引《山陽公載記》。。他在戰場上驚人的戰鬥力,是劉璋害怕他的原因之一。
然而僅從這一方面來分析還是不夠的,因為劉備部下的張飛、趙雲的“雄壯威猛”《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並不亞於馬超,再加之諸葛亮的謀略,但馬超未來之前,劉備“進圍成都數十日”,也不能迫使劉璋獻城投降。劉璋害怕馬超,除了馬超的神勇之外,其實還有他的羌族血統以及在氐人、羌人中的崇高威望。馬超離開漢中投奔劉備時,為了防止張魯派人追殺,是繞道而行,“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的。《三國志·東夷傳》注引《魏略·西戎傳》雲:“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近去建安中,興國氐王阿貴、白項氐王千萬各有部落萬餘,至十六年,從馬超為亂。”說明馬超在涼州起兵反對曹操時,曾與氐族貴族聯合,關係密切,因而馬超“逃入氐中”絕非偶然,很顯然他是企圖與氐族貴族繼續聯合。氐族分佈在漢中與隴蜀交界地區,與羌族交錯混雜,而羌族分佈區中就有馬超祖母的孃家親人部落。馬超繞道氐境再奔蜀,既擺脫了他原來敗軍之將的形象,又增加了“挾氐、羌自重”的新資本,使人更清楚地看到馬超“甚得羌、胡心”,是得到氐、羌兩個民族全力保護和支援的。所以,馬超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為提高。劉備堅信,馬超的到來為攻取成都增加了重要籌碼,因此劉備能如此有把握地說:“吾得益州矣。”
巴蜀地區自古以來就深受羌、氐人的騷擾和侵犯,益州民眾對之十分忌憚。在劉備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擁有氐、羌人作後盾的馬超又歸順了劉備,所以劉璋覺得這個仗再也打不下去了,“遂開城出降”《三國志》卷三十一《劉璋傳》。。
馬超投奔劉備,未建寸功,即被封為平西將軍,這個官職比之關羽的蕩寇將軍還要高,關羽當然不服,故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諸葛亮無奈,只得作書安撫之。劉備稱漢中王時,“拜超為左將軍,假節”。左將軍本是劉備任之多年的官職,竟然授予馬超,可見其倚重之。更令人費解的是,當劉備自立為王,由劉備手下一百二十名臣工向漢獻帝上表時,表文的第一名領銜者居然也是馬超,而追隨劉備多年、功勳卓著的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等人皆名列其後。馬超的地位如此之高,只有一種解釋是合理的,即馬超“甚得羌、胡心”,其有羌、胡做靠山的政治背景。劉備稱帝以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所用的“策”文中有這樣的話:“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使得“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三國志》卷三十六《馬超傳》。獯鬻是古匈奴名,這是劉備以地處漢胡交雜的“漢中、巴蜀”帝王身份,正式宣佈馬超在種族戰略地緣上的重要地位。馬超死後,劉備再封其從弟馬岱為侯,併為子劉理娶馬超之女。可見,他是極其重視馬超的羌胡背景的。
三國時期,最後一位羌胡化的將領是蜀漢朝廷後期的支柱——姜維。姜維是“天水冀人也”,被諸葛亮稱之為“涼州上士”,《三國志》卷四十四《姜維傳》。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北伐的戰略目標是先攻取涼州,然後再平定關中,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武侯之志,屢次領兵北伐。費禕曾勸姜維:“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三國志》卷四十四《姜維傳》注引《漢晉春秋》。但姜維不聽。為何不聽從費禕之言呢?《三國志·姜維傳》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