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3 頁)
過度寬鬆的財政政策可能會加劇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失衡。此外,財政注資等行為將改變公眾對美元匯率、利率的預期,對全球資本流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際層面,政策協調與合作短期內難有實質進展。儘管國際社會已就應對金融危機開展政策協調與合作,特別是包括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的召開,表明了各國加強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意願和決心。然而,峰會本身更多的是信心喊話,短期內難以產生實質性進展。這主要因為,參會各方“同床異夢”。
歐盟特別是英國希望藉助本次金融危機,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以挑戰美元霸權,重新贏取英鎊的霸權地位,夯實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美國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絕不會輕易割讓美元60多年來維持的霸權地位,更何況目前尚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美元的地位。
新興市場國家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有的緊隨歐盟,抨擊美國;有的與美國站在一起,共同維護和完善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鑑於此,二十國峰會最終只能是由各國各自推出拯救經濟的措施,自行出手遏制金融危機往深層發展。
危機當頭,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對中國擔當“救世主”寄予厚望,這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相對較好,GDP增長率雖放緩但仍維持高位(8%以上),更讓世界人民振奮的是我國巨大的外匯儲備(1�9萬億美元),這在以流動性匱乏為主要特徵的本次危機中無疑是最大的誘惑;另一方面,在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國發揮了亞洲區域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在當時外匯儲備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冒著貨幣替代和貨幣潛逃的風險,始終維持人民幣不貶值,避免了一場區域貨幣競爭性貶值,從而促進了區域金融市場儘快恢復穩定,實現區域經濟在最短時間內得以恢復。與當年相比,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綜合實力極大提高,並在國際社會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由此推知,在本次危機中,中國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們本身也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特別是危機造成的大批農民工失業問題,甚至可能轉化為社會危機。“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是當務之急,也只有13億人口大國的經濟穩定,才能真正實現世界經濟的復甦。辦好自己的事之後,再力所能及地幫助世界人民,這是最優的選擇,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政府當機立斷出臺了包括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在內的一攬子政策,以儘快恢復市場信心,穩定金融市場,確保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火車頭,中國如果可以穩定較快發展,那麼全球都有機會。
。 想看書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