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3 頁)
背景分析
2002年,馬雲的目標是賺一塊錢,把大部分投資放在員工身上。這一年,還有一個“一塊錢”的CEO,這就是思科的CEO錢伯斯,其2002年的年薪只有1美元。他要求把自己的底薪降至這個數字,原因是在高科技低迷時期該公司一直在削減費用並且解僱了數千名員工。一個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先生,一個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先生,都是“一塊錢”的目標,多年以後,我們再看這樣一個歷史的巧合,會覺得非常有意思,真正偉大的CEO都會把創造價值放在首位。
行動指南
員工是公司最好的財富,有共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
。。
3月12日 不用精英團隊
今天的阿里巴巴,我們不希望用精英團隊。如果全是精英們在一起肯定做不好事情。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這就是團隊精神。
——馬雲2002年在寧波會員見面會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到底是找明星團隊,還是找平凡團隊?在《贏在中國》的節目中,馬雲曾做過一個精彩的點評: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跟你一起創業,在創業時期要尋找這些夢之隊:沒有成功、渴望成功,平凡、團結,有共同理想的人。等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再請進一些優秀的人才,對投資、對整個未來市場開拓才有好的結果,尤其那些35~40歲,已經成功過的人,他已經有錢了,他成功過,一起創業非常艱難。
行動指南
創業團隊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3月13日 中等偏上
讀書時我從來就沒進過前三名,也沒滑過15名以下。總是在這個區域裡。
我現在也特別喜歡那種中等偏上的畢業生。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前三名,往往特別能讀書,未必能做事,他出了社會以後,還是想做前三名,那很難。特別差的也不行。
——馬雲2003年接受《財富人生》節目的訪談
背景分析
“中等偏上”肯定是馬雲內心深處的一個衡量標準,也是他挑選團隊成員的參考系。這實際上是一種“做事”的標準,“中等偏上”的人,有智商,也有做事的實幹精神。而“前三名”的人,是讀書高手,不一定是做事高手。特別差的學生,則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馬雲以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尋找“最合適的人”,這是一種個人感悟,也是一種生存智慧。
行動指南
讀書好的人,未必能做事。“中等偏上”的人,有智商,也有做事的實幹精神。
。 想看書來
3月14日 學會投資在腦袋和眼光上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哪個CEO是靠培訓的。CEO都是透過坐在一起聊天,參加各種論壇來學習的。作為一個領導,眼光、胸懷的鍛鍊十分重要,要多跑多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沒有走出縣城,就不知道紐約有多大,我去了之後回來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飛那麼長時間還沒飛到盡頭。我經常跟我的同事說,人要學會投資在自己的腦袋和眼光上面,你每天去的地方都是蕭山、餘杭,你怎麼跟那些大客戶講?你投資點錢到日本東京去看看,到紐約去看看,到全世界看看,回來之後你的眼光就不一樣。人要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這樣才能把機會和財富帶給客戶。
——馬雲在2007年第四屆網商大會上的演講
背景分析
有一次,馬雲在接受一家香港媒體採訪時,這樣評價自己:“我記得是《時代》雜誌首次把我說成瘋子的,批評我想法不切實際。我當然不覺得自己瘋狂(crazy),只是與眾不同(think different)。你看,我沒有信口雌黃,我已把所有被喻為“瘋狂”的想法做到了,were here!”這是馬雲對創業CEO的理念——必須與眾不同,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眼光和胸懷的鍛鍊。看一看馬雲的CEO修煉之道,從一個英語教師到一個頂尖級的CEO,馬雲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捨得投資在自己的腦袋和眼光上。
行動指南
人要捨得給自己的腦袋和眼光投資,這樣才能把機會和財富帶給客戶。
txt小說上傳分享
3月15日 做唐僧有學問
從第一天起我就不想控股。一個CEO,一個公司的頭兒絕對不能用自己的股份來控制這家企業,而是應該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