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lson曾說:〃雖然傳統的心理治療認為必須要找出病因,但是很可能童年期有一些引起神經官能症的原因,到成年期卻另以純然不同的因素使神經官能症獲得緩解。〃
心理情結、衝突及創傷,常被認為是神經官能的原因。其實,有時候更好說它們是神經官能症的症狀而非病因。當潮汐低落,暗礁就顯現了出來,但暗礁並非是低潮的原因。如果沒有某種情緒的低潮,憂鬱症又是什麼呢!同樣的,內因性憂鬱症患者(endogenous depressions,千萬不可與神經官能性憂鬱症相混),很典型的症狀之一是〃罪惡感〃。其罪惡感並非造成憂鬱症的原因,而是因情緒低潮,使其浮現出意識的層面來了。
至於神經官能症的真正原因,姑先不論其為生理性或心理性的精抻官能症,可能像〃預期的焦慮〃這類〃反饋機質〃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畏懼症有其症狀,此症狀又加強病人的畏懼。類似的鏈狀情況也可在強迫症患者身上看到。強迫症病人與縈擾他的思想奮戰,然卻反而加強其作祟的力量,因為壓力引起反彈作用。但是如果病人停止與他的強迫思想作戰,而用諷刺的方法嘲笑它們一番;於是就在應用這種矛盾取向法之時,其惡性迴圈作用被切斷了。症狀獲得減輕最後終至萎縮。那些並非由於〃存在的空虛〃而引發症狀的幸運病例,不只可成功地減輕他們病態的畏懼,甚至到最後可完全痊癒。
我再重複一次:預期的焦慮要以矛盾取向法來克服;過分的意願與過度的反應要以〃減反應作用〃來克服。然而最後,這些方法都只是方法;除非我們引導病人再度發現其生命的意義及天賦使命,否則仍不能徹底協助他。
神經官能症患者的自我關心,無論是自憐或自我輕視,都將使情況更壞,而其治癒的生機卻是〃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
215 集體性神經官能症
15 集體性神經官能症(The Collective Neurosis)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集體性的神經官能症,同時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它自己的心理治療法以應付之。現時代的集體神經官能症可以說是〃存在的空虛〃。〃存在的空虛〃是一種個人性的〃虛無主義〃(nihilism),而虛無主義可界說為〃生命沒有意義〃。如果現時代的心理治療學無法脫離虛無主義哲學的撞擊與影響,那麼充其量它只代表了集體性的症狀,而沒有治療的效果。這種脫離不了虛無主義的心理治療,通傳給病人的並非真正〃人〃的影象,而只是一張漫畫而已,雖然它不是故意這樣做。
首先,心理治療學有一個危險,將人看成〃不過爾爾〃(nothingbutness),人只是生物學的、心理學的及社會學的狀態,或只是遺傳與環境的產物。用這樣的觀點來看,人就不成其為人,而成為機器人了。並且因為否認了人的自由,反而更助長了神經官能性的宿命論主義。
當然,人是〃有限〃的,因此他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但是人並非具有脫離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對各種情境時,他有采取立場的自由。舉個例子,我當然對自己的灰頭髮沒有責任,但是我沒有去理髮店染髮(如同許多女士所作的)卻由我自己負責。因此每一個人都有大量的自由,即使是像選擇髮色這樣的小事亦然。
216 泛決定論的批判
16 泛決定論的批判(Critique of Pan…determinism)
精神分析時常為人所詬病的即其所謂的〃泛性主義〃(pan…sexualism)。但我懷疑這樣的譴責是否正當。因為我認為其更錯誤與更危險的是所謂的〃泛決定論〃,〃泛決定論〃忽略了人面對任何情境時有采取立場的能力。人並非完全被制約及被決定的,而是他自己要決定向情境屈服還是與之對抗?換言之,人最後是自我決定的。人不僅僅是活著而已,他總是要決定他的存在到底應成為什麼?下一刻他到底要變成什麼?
同樣地,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刻都有改變的自由,因此只有在有關整個群體的統計學研究之龐大架構中,我們才能預測一個人的將來,至於個體的人格(personality),仍然是不可預測的。任何預測的基礎,皆是用生物學、心理學或社會學的條件來表示。然而人存在的主要特徵之一,卻在於他具有超越上述條件的能力。而且,人終究要以同樣方式來超越他自己。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可以自我超越。
讓我引用齊博士的例子作為說明:我敢說齊博士是我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