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果,當他在別人面前發生預期的焦慮,他就對自己說:〃我只冒了一夸脫的汗,但是現在我打算至少要冒十夸脫汗才行。〃於是困擾他四年的畏懼症,只經過一次會談,就在一週內永遠地解除了。
讀者自然已經注意到這種方法是使病人的態度顛倒,如果他害怕什么,就以矛盾的希望來代替。憑藉這種治療,使風帶走了焦慮之帆。
不過,這種方法必須利用人類所特有且附屬於幽默感的自我超越能力(Self一detachment)。任何時候只要一使用意義治療的〃矛盾取向法〃,這種能力便會展現出來。而同時,病人也能夠使自己與他的神經官能症保持一段距離。關於這點,歐伯氏在他的著作《個人與其宗教》一書中說得很好(Gordon W.Allport's book 〃The Individual and His Religion〃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1956,P.92):〃如果一個神經官能症患者已經能嘲笑他自己,那麼他就已經在作自我治療了,有時還可能痊癒。〃歐伯氏在臨床上使用矛盾取向法的經驗證明相當有效。
再多幾位案例報告或許可以進一步闡明這種方法。下述的病人是一位簿記員,他進過好幾家診所,接受過許多醫師的治療都無效。當他來看我時已是極端失望,很想自殺,好多年來他罹患手抽痙的毛病,而最近更顯嚴重,還有失去工作的危險。因此只有立即的短期療法才能緩和這種情勢。在治療之初,我的同事建議病人做與他平時所行相反的事,也就是說,他平常極力要寫字寫得既整潔又清晰,而現在,卻極力地潦草。他勸他自己說:〃現在我要給剮人看看我是多麼亂寫的潦草專家!〃然而就在他從容地企圖亂寫之時,他竟無法這樣作,第二天又來時他說:〃我嘗試潦草寫字,可是不能夠。〃四十八小對之內,這個病人就解除了手抽痙的毛病,並且在爾後的一段觀察時期仍然很好,現在他再度是個快樂的人,並且工作順利。
另一個類似的病例是語言的而非書寫的障礙。是維也納綜合醫院咽喉科我的一位同事轉診給我的病人,這個病人是他行醫多年來從未遇到過這麼嚴重的口吃病人。就病人記憶所及,在他一生中從未免除口吃的困擾,只有一次例外。那是在他十二歲時有次偷坐電車被車掌抓到,他想唯一的逃脫方法是表現他的口吃,那麼也許車掌會同情可憐這口吃小男孩而放了他。可是,誰知他企圖口吃說話時,竟不能口吃了。因此彼時雖然不是為了治療的目的,他正用了矛盾取向法。
然而上述的說明不該給讀者一個印象,以為矛盾取向法只是對單一症狀的病人才有效。我在維也納綜合醫院的同事們,以這種意義冶療法的技術,相當成功地緩解了最嚴重的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患者之症狀。例如有一位六十五歲的婦人,六年之久遭受嚴重的強迫洗手症之苦,其嚴重度使我以為只有用〃腦葉白質切除術〃才能緩解症狀。但我的同事卻嘗試使用矛盾取向法,兩個月以後,這病人竟能過相當正常的生活了。在住院以前,她曾說:〃生活對我而言如同地獄一樣。〃由於〃懼細菌症〃的強迫思想及強迫行為,使她只能整天躺在床上而不能做任何家務事。當然,如果要說她現在已經完全康復是不正確的,因為〃強迫思想〃仍紫繞她的心頭,但是應用矛盾取向法之後,她已經可以嘲笑自己的強迫思想了。
矛盾取向法也可以應用在睡眠障礙的病例。害怕失眠造成一種〃過分意願〃希望入睡,於是反而睡不著了。(附記。對大多數害怕失眠的病人來說,是因為他們對於生物體真正最低睡眠量的無知所致。)為了克服這種懼怕,我通常勸病人不要努力想入睡,反而努力保持清醒狀態。換言之,想入睡的〃過分意願〃引起了預期的焦慮,使他更無法入睡,而應用矛盾取向法反其道而行時,就很快可以入睡了。
上述說明了矛盾取向法對治療強迫症、畏懼症是一種有用的工具,尤其是那些潛伏性預期的焦慮之病患。再者它又是一種短期治療法。然而我們不要以為像這樣的短期治療只會保持暫時的效果。艾彌爾說:正統弗洛依德學派最常見的錯覺之一即認為治療期間的長短與其效果成正比。(Emil A.Gutheil,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l0:134,1956)。在我的檔案中有份病歷報告,他二十多年前用過矛盾取向法,至今仍能證明其治療效果。
矛盾取向法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管病人的病因為何。Edith Weisskopf Jo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