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出臺前夕,這張突兀的圖片,象徵著政府與公民權利的分野。
房地產市場化是增加民眾財產性收入的機會,隨著房價、地價在城市化程序中價格節節上漲,購房者的名義財產性收入大大增加,與股市一樣,是實現人民資本主義的重要市場。資本市場失去起碼的公平,人民資本主義就會變成裙帶資本主義,而利益輸送鏈條加劇貧富進一步分化。
在所有的投機者中,站在第一線的房地產商最招人怨恨。對政府遊說能力與輿論反擊能力加深了房地產商的原罪,社會攻擊焦點轉移,從行政壟斷下的偽市場化移開,進一步聚焦在房地產開發商的原罪上。這是令人扼腕的一幕。
2004年房地產宏觀調控開始,開發商遊說地方政府緩行2007年2月1日起清繳的土地增值稅。這項停滯了14年的曖昧不清的政策,在房地產業被視為支柱經濟的年頭,長期被束之高閣,連象徵的意義都不復存在。當政府讓塵封的利器出鞘,土地增值稅於是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可見,相比行政權力而言,所有的市場力量哪怕是房地產開發商都是弱勢群體。
房地產商當然不會承認遊說行為,因為阻撓房地產宏觀調控不僅會成為人民公敵,更會成為政治上的反面形象,這種定論在中國經濟環境下將是致命打擊。不管是否進行遊說,有一點是肯定的,嚴格執行土地增值稅、嚴格讓房地產商按照規則限期繳納土地款項,將對地方的土地收入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直到2007年上半年,各地方政府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觀望,誰也不願意成為傻乎乎的出頭鳥。推而廣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對於本地是否產生了房地產泡沫尚且存疑,認為那是大城市病,而非房地產病。
很明顯,擱置土地增值稅不僅符合開發商的利益,更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房地產商的遊說之所以能夠撥動地方政府的心絃,一定是契合了地方政府或者政府某個部門的觀點與利益,而地方政府接受遊說的理由,不外乎是為地方財政創收,多納稅費可以使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
難題出現了:這些遊說的商人群體究竟是一方利益的代表,還是貪婪成性的市場秩序敗壞者?如果我們認可政府透過為企業服務、創造稅收間接地為公眾利益服務,而企業透過創造就業與產品為社會服務,兩者就可以找到接軌之處。房地產開發商納稅,給社會提供商品、投資品,政府收稅,提供公共服務。
捍衛自身公民權益與企業權益的行為無可厚非,某個利益群體為自身的利益透過合法的方式遊說同樣無可厚非。遊說不是原罪,以經濟能力與權力進行私下交易、進而損害社會的整體福利才是原罪。但在現行體制下,由於無法分清在怎樣的界限之內遊說是被許可的,社會也不存在同時提供給各階層的公開的遊說管道,強大的遊說能力成為特權的象徵。在行政權力主導資源配置的國家,遊說成本更高,更容易跨界而行,更容易衍變成為商業賄賂等非法行為。因此,無法擁有自身表述管道的人轉而痛恨所有的遊說者,尤其是為自己辯護的開發商,被認為道德上有汙,汙穢不堪。。 最好的txt下載網
裙帶資本主義而非人民資本主義(2)
斷絕裙帶資本主義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國的房地產商、金融界人士受抨擊的力度,絲毫不亞於那些華爾街的投行家們,原因幾乎相同,他們從現行體制中獲利多,遊說能力強,最有可能成為市場價值與政府公德的敗壞者。
消除裙帶資本主義、消除國有行政壟斷資本主義更加不現實。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這位曾任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和世行副行長的著名經濟學家,他對喧囂的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總結是,政府與市場都偏離了各自的軌道,政府最終被華爾街的金融家們牽著鼻子走,離平衡的經濟越來越遠。應該再加上一句,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樂意被牽著鼻子走。
在外界巨大的壓力下,2008年房地產業進入嚴冬,政府與開發商的蜜月已經結束。雙方撕破臉大鬧一場,結果仍然不了了之。
2005年圍繞是否公佈房地產的成本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仗。公開房地產成本是對地方政府自我約束力的挑戰,也是對房地產開發商貪婪的挑戰。他們就像拒絕公開個人財產一樣,拒絕公開房地產成本。2006年9月,廣東省建設廳直接拒絕了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的控制房地產行業暴利的三條建議—公開房屋成本、實行購房指導價和最高限價。這一拒絕是如此招眼,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政府陸續公佈房地產清單、高房價成為眾矢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