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選擇,但前提是這些學習日本以出口興國的經濟體能夠找到擴張內需之路。日本不過是個案例,說明在發達國家需求飽和後,全球不得不轉向潛在的消費國家。
發達國家消費、東亞地區形成高低不同的產業生產鏈條的模式,將被全球消費,經濟產業鏈條與貨幣一體化的模式所取代。傳統的出口經濟模式宣告崩潰。
中國走現代化道路的現成老師就是曾經取得成功的日、韓等國,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政府主導色彩更濃,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更低,據克魯格曼所言,這個數字是美國工人的4%,跟1975年的韓國類似,到2009年,即使墨西哥生產工人的工資也是中國工人工資的3倍,而墨西哥製造業工人的工資只佔到美國工人的11%。
中國出口到歐美的產品以低端的生活必需品居多,有剛性需求,但中國顯然無法回到過去將全部產能洩瀉到歐美市場的老路。美國人開始去槓桿化,開始存錢了。
外向型經濟失去支撐(3)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美國人瘋狂借錢消費,2007年美國居民儲蓄率居然下降至ǎ�彝フ�衿鋪旎牡卣糋DP的114%,這隻在大蕭條之前有過一次。當年美國經常專案赤字佔GDP比重高達,美國的淨債務佔GDP的比重突破了30%。到2009年年初,美國人開始儲蓄,儲蓄率從0攀升到4%,克魯格曼預測最終會增長到8%左右。這就意味著消費放緩。到2009年5月7日止,美國國債賬面餘額是萬億美元;美國政府5月11日估計2009年度累積財政赤字為萬億美元,是2008年度財政赤字的4倍;美國政府估計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財政赤字為萬億美元;2010~2019年赤字總額則為萬億美元;未來75年美國未作撥備的社會保障計劃負債已上升至51萬億美元。2009年5月1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演講時表示,“美國長期債項的負擔難以為繼”,“不能永遠這樣向中國人借錢了”。剛剛形成的經濟結構給打破了,全球無法支撐如此畸形、將人群分為生產與消費兩類的經濟結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形成的全球金融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新興市場開始擁有貿易盈餘,中國外向型經濟也是亞洲金融危機後開始發力。中國是出口主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