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不僅政府、大企業與民眾的存款差距在加大,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也在迅速拉大,王小魯先生的研究證明,1995~2004年期間城鎮和農村各階層間收入差距都顯著擴大,近兩年雖然地區間的收入差距在縮小,但在同一地區的不同階層間差距仍然迅速擴大。
政府得到了如此多的收入,公共產品卻時常發生短缺。實行高稅收的國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北歐那些高福利國家,國家對每個公民生老病死一包到底;另一種是在經濟發展初期,由政府推動經濟起飛,西方經濟史學者曾指出東歐等國的發展歷程,說明政府與經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關係,一般較為落後的新興國家,行政力量較為強勢。
我國發展初始,政府以積極財政政策推動經濟,但政府介入經濟的前提是積極財政政策確實是經濟推動器。可惜,另一些資料時刻在提醒我們,這樣的發展模式代價越來越高,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財政收入浪費現象極端嚴重。雖然中國的宏觀稅負大升,財政收入高增長,但並沒有出現財政盈餘。政府的儲蓄佔GDP當前6%左右的比重,與10年前的5%相比並不顯著。2005年,收支相抵之後,支出大於收入2?億元。只有一個結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就是政府本身的消費支出大大增加,2005年政府支出增長了,或者是政府投資專案效率不高,導致資金在黑箱中沉沒,國家審計署的數字可以證實浪費的嚴重。實際上,加上地方政府的保守估計 2 200億元的債務,政府財政收入處於赤字狀態,一些基層地方政府財政瀕於破產,因此地方政府債券屢被提上議事日程。 txt小說上傳分享
調整財富分配與產權結構(2)
其次,在財政收入上升之時,社會保障相對處於萎縮狀態,從表面上來看,政府的收入似乎多得花不完,所以才成立外匯投資公司到國外投資,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的公共產品投入極為有限,從醫療到教育都位居世界後幾位,從房地產行業徵收的鉅額稅費透過各種渠道流失,以至於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建設的數額令人羞於啟齒,失去安全感的民眾消費能力難有起色。
更嚴重的是,苛刻的稅費政策將扼制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因為上游企業壟斷資源掌握定價權,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稅收政策的影響。2007年前5個月增長最快的稅收主要是流轉稅、所得稅、進口環節稅收,分別增長 、和 。雖然我國已制訂了從間接稅向直接稅改革、從生產型向消費型改革的政策,但是,從上面資料看得很清楚,除了那些進入增值稅試點的幸運地區之外,企業在間接流轉環節和所得環節繼續被雙重徵收稅,間接稅未除,直接稅又來,以至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教授以“是稅三分毒”警示有關部門。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由中央和地方共享,中央政府分別享有60%和75%。如改革稅制,還必須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的關係,雙方爭執不下,倒黴的是納稅人。
我國的徵稅基數與財政支出一樣,只能升不能降,這種政績足以反映出稅收制訂的隨意性,如果每年的收入都超額完成,說明政府的稅收政策不夠科學,低估了納稅人的贏利、收入增長,如果是竭澤而漁或者隨意設稅,則會降低經濟發展動力和民眾福利,為政府主導的投資火上加油,讓市場喪失穩定的預期。
認為我國稅負低的主要論據是稅收佔GDP比重只有20%左右,但稅費相加達到驚人的40%,各種費用層出不窮,至今未有收斂之跡,不要說稅收法治化,就是離稅費一體化都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情況在2008年得到根本改觀,沿海地區製造企業受到嚴重衝擊,社會各界呼籲政府出臺減稅等政策,攜手企業共渡難關,鼓勵企業優勝劣汰的併購交易,促進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很可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財稅政策與經濟發展形勢並不匹配,企業與個人在忍受信貸緊縮的同時,不得不同時承擔高稅負的痛苦。
2008年下半年經濟急劇下滑,在出口下滑,第二產業增長率下降之時,政府稅收與居民收入的情況又如何呢?政府成為拉昇經濟的火車頭,透過增加稅收的方式加強對經濟、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使得中國經濟向行政主導方向發生悄無聲息、但十分關鍵的轉變。
2008年上半年稅收增加迅速,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與2007年度31%的增速接近。其中增長最明顯的是企業所得稅,增幅達近2 000億元,為 2007年企業所得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