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3 頁)
按照市場供求關係形成均衡價格。限制投機資本進入商品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全球已經釋放的巨大流動性的過度氾濫。否則,大宗商品市場將成為全球危機的製造廠。
所以,中國應該提出全球聯手治理大宗商品市場的方案。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限制投機性資本大規模進入商品市場,使大宗商品市場迴歸正常秩序,全球經濟迴歸平穩增長的格局。
金融資本全球流動監管必須全球監管。國際貿易理論已經證明,直接投資資本的全球自由流動,對流出國和流入國都是有利的。但是至今還沒有任何經濟學、金融學的理論證明,金融資本的自由流動,使流入國和流出國都能夠獲益。但是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實踐已經不斷證明,當金融資本大規模流入時迅速推高資產價格,當金融資本大規模流出時就是貨幣危機、債務危機或者金融危機。亞洲危機和南美的多次危機,都反覆印證了這一結果。這次危機,全球的金融機構都從政府救助方案中被注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變身金融資本的救助資金無孔不入,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市場、農產品市場,特別應該注意的是,近日資本已經再次開始大規模流入新興市場國家,新的金融風暴開始醞釀。
為了避免全球陷入危機的輪迴,金融資本的全球流動必須有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監管。具體說,就是金融資本不僅要受本國政府的監管,還必須受到流進國政府的監管。
鑑於大量的危機教訓和理論證明的缺乏,最重要的流入國監管就是根據流入國的經濟發展階段,金融體系的完善程度,決定金融市場的開放水平,換句話說,金融資本是不能“自由”流動的。
中國應該在G20峰會上,對全球監管機制提出,“金融資本自由流動”不是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不能成為金融監管規則的前提。換句話說,金融監管首先要對金融資本的流進流出時實施嚴格的監管,流入國對金融資本的限制不能成為是否“市場經濟國家”的判斷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全球流動的全球監管。
國際主要貨幣要維持匯率的穩定。最近因為美元持續貶值,全球貨幣都升值。導致各國不得不出手干預匯率,弄得全世界都完全無供求關係為基礎的匯率形成機制可言,經濟關係都被匯率扭曲,某種意義上被美國的大選政治扭曲,稍不謹慎我們擔心會引發全球貿易戰。
中國應該強烈呼籲以美元為主的全球儲備貨幣,包括歐元、英鎊、日元,要努力穩定幣值,不要出現三十年代各主要貨幣競相貶值的匯率大戰,避免把全球經濟推入大蕭條。
中國應該大力倡導哪一種貨幣幣值穩定,就支援其為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願意成為中美貿易、中歐貿易、中日貿易和大宗商品貿易的結算貨幣。
中國必須利用G20平臺,推動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上“被存在”的諸多本不合理的行為和規則的顛覆行動,否則匯率戰、貿易戰、金融危機就會“合理”地不斷地反覆危害全世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左小蕾:IMF“霧裡看花” 世界經濟前景更復雜
2010…7…1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7日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釋出了對2010年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其中最引起關注的是把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測從上次報告的調整至,上調個百分點。同時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歐元區為1%,日本為,其中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預測結果分別比上次報告上調了和個百分點,歐元區則不變。
與此同時,IMF警告說,雖然上調了2010年的增長預測,但今年下半年和2011年,由於歐元區的金融動盪,下行風險明顯增大。
這裡有一點需要理順的邏輯。IMF釋出的是全年預測,全年的各種主要變數都應該被量化反映在預測之中。上半年經濟增長形勢已成定局。7月的預測最應該考慮的因素是下半年的情況。如果IMF對下半年的世界形勢判斷是“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大”,主要綜合下半年情況判斷做出調整的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應該是下調才對。新的全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測資料不降反升個百分點,其他單個經濟主體美國和日本都被分別上調了增長率,連歐債危機的重災區歐盟的經濟增長率都維持不變。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大”的警告與全年經濟增長率被調高的預測似乎不能自圓其說。
IMF的預測考慮了一些前提條件。報告指出,這一新預測的先決條件是,重建信心和穩定政策(尤其是在歐元區)要得以實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