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災難,多發生在成功之後,而不是成功之前。死在“陽光”下的人要比死在黑暗中的人更多。
古語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說人在不幸中也有幸福的一面,人在幸福中也時時隱藏災禍。福和禍是對立的,有時又是統一的,可以互相滲透、互相轉換,也上沒有永恆不變的幸福,也沒有永恆不變的災難。
“生有涯,知無涯”。世事難料,誰也無法料定後世如何。但要保全自己,就須得:“樂不可極,樂極生哀;欲不可縱,縱慾成災。”
危險來自成功後。這雖不是名人所言,卻是筆者對社會現象的總結和感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有4個字:“均衡適度”,也就是“功成、名遂、身退”,意思是別叫成功害了你,要見好就收,許多人的失敗都是從成功開始的。
“天道忌盈,業不求滿”;“弓滿易折,月盈則虧”;“功高是怨府,權盛是危機”。這些名言都在告誡人們,做什麼事都要適度,因為功大必遭忌,權大必遭妒,名大必遭誹,財大必遭賊。
成功絕非是終極目標,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愛你和依賴你的人,應該學會如何在取得成功後對待成功。與奔向成功的過程相比,怎樣對待成功是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因為“挫折中蘊涵著成功,成功中也暗藏著失敗。“昨天的成功可以導致今天的失敗,今天的挫折可以成就明天的成功。
世上沒有喜歡失敗的人,尤其是那些頭上戴著光環的人。然而,失敗卻又偏偏喜歡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在他們成功後,總是不失時機地靠近他。上世紀20年代美國富豪榜上的前10名,在25年後,有的病死,有的破產,有的成了逃犯,有的坐牢服刑,有的自殺,有的在孤獨中死去。就連美國總統,也先後有3位在貧困交加中死去。哥倫比亞大學的威廉&;#8226;維克裡教授埋頭經濟學研究60多年,在82歲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領完獎的第三天,就在過度興奮中死去。我國改革開放後,誕生了一大批企業明星,但三五年後,許多的明星變成了“流星”,曇花一現,如隕石墜落,迅速地銷聲匿跡,有跳樓自殺的,有貧困交加的,有坐牢服刑的,有被槍斃的,還有逃到國外的。這些都足以讓今天的人們警醒,要引以為戒,好自為之。
“人弱人欺天不欺,人強人怕天不怕。”人最重要的是要保全自己,保全自己比擁有天下更重要,不能保全自己的人,最終還是一個失敗者。上海的*、黑龍江的*,遼寧的穆綏新,還有成克傑等等一大批高官,他們地位不謂不高,財富不謂不多,成就不謂不大,結果都是在陽光下走進了地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不能警醒自己,約束自己,終究會遭到報應的。
怎樣才能保全自己呢?簡單地說是要“自律”、要“好自為之”,透徹地說,就是“成功之前要自信,成功之後要謙謹”。老子曰:“淡兮其若海”。意思是人若把功名利祿等一切都看得淡一些,心胸就會象大海一樣寬闊,告誡人們志得意滿之時,更應心淡如海。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樓塌了。”這不正是一些成功後又失敗者的真實寫照嗎?從那些先成功後失敗的人身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曾國藩曾說:“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著名*人士周谷城在同毛澤東主席討論成敗問題時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進而能成,退而能安,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古往今來,能做到這點的,真是少之又少,可見其多麼難,多麼高深。“富而不汙”、“富而有義”、“富而有志”,這是美國家有百億美元資產的勒克菲爾財團董事長、老勒克菲爾的三條家規。他規定,家中的孩子長到18歲後,經濟上要獨立,不能依賴家族和父母,必須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去創業創收。他兒子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學費完全靠自己在密西西比河的貨輪當水手去掙;孫子讀哈佛大學經濟管理,他雖然非常疼愛這個孫子,但家規也不能破,孫子為掙學費,也不得不在紐約曼哈頓碼頭上當裝卸工。他的兒孫們也很樂意接受這個家規,憑自己的能力創業,養活自己,他們覺得這是很自豪的事。比爾&;#8226;蓋茨在2008年正式退休了,他把全部的500多億美元,都捐給了慈善機構,而並沒有自己去揮霍和留給子孫,他說,留給孩子創業精神比金錢更重要。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人類最大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