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你雖然知道,但是你的眼光是我們年齡的眼光,跟年輕人本身拍完全不一樣,這就像以前年輕的我們拍年輕的時候,我們自己拍的片子是很清楚的。怎麼講呢?你照自己的秩序,在自己的這條路上走了那麼久,在這樣的年紀還應該照自己的想法往前走。往前走的意思就是可能從形式上或內容上不一定從哪個方向上去實驗,要給自己找一個挑戰或者限制。
藝術、商業、主流的協和
白巖松:我看到您身上其實就面臨這樣一種選擇,比如說您剛才說了,嘎納影展會建立屬於嘎納自己的一個標準,一方面是藝術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最大的市場反饋和觀眾的廣泛接受,可是您說您更偏重於藝術和實驗性,我注意到在金馬獎的頒獎過程中您多次在和媒體談,希望很多導演關注市場,做商業的,主流的東西,為什麼這種看似矛盾的話在您身上會同時出現呢?
侯孝賢:沒有,這本來就是這樣,並不矛盾。一個正常現象就是一個地區,主流電影一定要蓬勃,你才有餘力去支援所謂的藝術片,因為藝術電影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是要多數人都能夠接受的,但是這個產品需要改良,需要研發,需要再實驗。藝術電影基本上都是研發性的,因為它的成本不高,這樣實驗性就會比較強。當實驗產品生產出來,感覺新的方式非常不錯,它就會跑到主流裡面,一個正常的電影工業應該是這樣的。在臺灣,新電影的興起是因為有一段時間,當時基本上所有的(臺灣)電影票房都很慘,這時候新電影(80年代初興起於臺灣的一個電影流派,侯孝賢是其代表人物———編者注)起來了。新電影基本上是藝術電影,首次反省臺灣社會,可以說等於許多觀眾的成長過程跟生活經歷的濃縮。所以新電影基本上並不是主流,有人誤會那是主流,其實是錯的,他們沒有理清這其中的區別。主流市場一定要健全,你才會有餘力,藝術電影才會起來。不然的話,光有那些電影,觀眾是不會接受的,一般的觀眾沒有辦法接受。
現在嘎納影展的評審成員年齡越來越低,我的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