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死的老奶奶。到了重慶以後老爺才得知噩耗,當時痛不欲生,她第一次見老爺這樣失態,嚎啕大哭,用頭撞牆。老爺覺得要不是因為自己收藏了寶物,老母親也不會死,是自己殺了親孃,禽獸不如!算下來,那是劉家遭詛咒的第三條人命了。
不知不覺六天過去,老爺和春生還沒回來,天氣一天比一天涼,衣服該換季了。聽說湘西自古多匪患,大山之中更不太平,莫非他們出了什麼事?又想起三年前在合江堯壩遇到的血光之災,不禁一身冷汗,甚為憂慮。
忽然,急急的敲房門聲把她驚醒,披衣應一聲,捋捋頭髮,心頭一喜,想必是老爺他們回來了。卻見春生失魂落魄闖進來,衣服骯髒邋遢,頭上扎個白布條,進門撲通跪下,咚咚磕了兩個響頭,哭著大喊一聲:“師傅他走啦……”
這時一山裡人打扮的壯漢進來,雙手抱拳,高聲道:“老先生下神堂灣尋找龍鱗,不幸遇難,恐怕仙逝了。夫人節哀,千萬保重!”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七、興和客棧(2)
春生哽咽著講了師傅遇難的經過:
那天他和師傅腰裡繫著粗麻繩,懸掛萬仞峭壁之間,緩緩下縋,眼看就要到達下面的臺地了;雲霧陡然上湧翻卷如潮,頃刻將二人淹沒,天地一片晦暗,腳下怪聲隱隱。他嚇得大喊,沒命地向上爬,隱約見師父咬緊牙關,頭上青筋突起也是奮力攀爬,畢竟有些年紀,漸漸落在後邊。
忽聽腳下一聲怪異低吟,同時聽師傅一聲慘叫!他回頭一看,只見白茫茫雲霧中伸出一隻粗壯的大爪子,一下將師傅抓住!那爪子臉盆大小,佈滿細密的鐵青色鱗片,鐵鉤般的鷹爪,一下插進師傅腰間,頓時幾股血泉噴射!師傅不見了,雲海翻滾,空麻繩在絕壁下輕飄飄晃盪……
淑珍兩眼漸漸發直,臉上失了血色,只喃喃嘟噥道:“報應啊,這是第四個了……”
(圖7:青銅器上的爬行龍紋 ——龍紋簋。)
八、有一種大蛇叫做龍(1)
空調大開,客廳裡很涼快,巴亥和教授一邊喝茶一邊閒聊。
“如果龍的概念來自原始宗教,那麼它是真的動物嗎?”巴亥問。
教授笑了笑,說:“你知道聞一多吧?40年代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提出假說:古時可能有一種大蛇叫做龍,後來以大蛇為圖騰的團族兼併了許多以別的動物為圖騰的團族,分別吸收了其圖騰的某一部分,於是大蛇有了馬的頭、鹿的角、魚的鱗和須等等。現在中國人關於龍的看法都是從這來的,似乎已成定論。”
教授喝口龍井茶,接著說:“不過在此之前,國人普遍認為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有靈性的動物。”
教授說,據說堯舜禹的時代曾經養過龍,當時龍就很少了,難得一見,而且很難飼養。所以有專門的家族負責養龍,稱“豢龍氏”。那麼最初的龍從哪來的呢?《拾遺記·虞舜》中說是南潯之國進貢的,說“南潯之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其中有毛龍、毛魚,於是獻給虞舜一雌一雄……
巴亥難免一陣激動,“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這不說的正是黃龍洞深塹地穴嗎?難道那個神秘動物真的是龍麼?
雖然只有這地科院的復員兵一個學生,教授依然像給研究生講課一樣認真:
“古籍中關於龍的記載太多了。 野史雜說不算,正史與地方誌中對龍的記載也不少。記得《宋史·五行志》記載,北宋宣和初年,汴京近郊開封縣連下幾天大雨,一茶館院中見到一條龍,‘色蒼黑,其首類驢,兩鰓作魚頜而色正綠,頂有角,生極長,於其際始分兩支。聲如牛鳴’。”
“伯父,您覺得,古人這些記載可信嗎?”
“沒有調查,不敢胡說。但肯定不都是真的。”
教授認為,以“圖騰融合說”來解釋龍的起源,的確值得商榷:
摩爾根的研究證明,由不同氏族構成的社會集團常有多種圖騰並存,而不是將這些圖騰加以綜合、改造,再創立一個新的圖騰。我們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是由眾多氏族部落組成的緊密聯盟,而不是單一氏族。因此作為圖騰形象的“龍”,在當時只能屬於這個部落聯盟中的某一氏族,它不會是由眾多氏族圖騰形象綜合、改造而來。這是“圖騰融合說”的第一個漏洞。
再來看第二個。現在大家公認,炎帝和黃帝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氏族以龍為圖騰或者族徽符號。後來,黃帝率領分別以熊、羆、貔、貅、虎等動物為圖騰的六個氏族部落,在阪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