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得更加安全和美好。
所以,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內,股東權益管理的準則都有其吸引人之處。就讓我們在今後的商業活動中實踐它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 1 章理解股東權益(1)
你的股票價值幾何?一份股權賦予了它的持有者享有一份未來收益的權利,持有公司的全部股權,就意味著你可以享有公司的全部收益。可是,你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錢?如何判斷呢?
這個問題源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一隻飛翔在林中的鳥,你怎樣確定它的價值呢?投資者和分析師必須透過某種方式瞭解你的公司以及它未來的發展軌跡,以便決定在某個價格上買入還是賣出或是持有你的股票。
這需要某種通用標準作為估值的基本原則。先來看一個定義:
一家公司的總價值,即市場價值,等於在當前和預計的生產經營活動下,未來可預計的收益用風險係數貼現後的現值。
我們來逐項分析這句話的含義。我們感興趣的是現值,因為對所有的投資而言,都是從現金開始的,而投資者手中握著現金,不會輕易交付於他人。那麼,以投資者手裡的現金計算,你的公司價值多少呢?只有買家和賣家在給定價格下,以現金交易公司的股權,才能得到公司股權的總價,每次新的交易也會形成新的估值。在股票市場的連續波動中,一系列不停的報價形成了一個以現金為標準的估值流。在任何時候,以當前的報價乘以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數,就得到了公司當前的總價值,或者說是市場價值。
上一次的交易價格,標示著公司的歷史價值,也是下一次交易的參照基準。但它不會決定下一次交易,決定下一次交易價格的是對公司未來情況的判斷。
投資者特別地關注未來可預計的收益,這基於以下原因:
?關注公司的收益,而非收入,因為收益是投資者擁有股權而享有的權益。
?它們是未來的收益,因為投資者對過去的收益沒有索取權。在未來獲得收益後,可以將這些收益按照股權份額分配給投資者,也可以再投資到公司的生產中去。如果是再投資,投資者希望能夠在未來獲得因再投資帶來的額外收益,因此延後了收益的享用。
?最後,它們必須是可以預見的收益,因為投資者在將未來收益貼現為現值時,需要某些可靠的依據。
可預計性是投資的基礎,因為較為明確的預期意味著較低的風險水平。在成熟的市場上,有較高可預計性的公司,它們往往是市場的領導者,如企業系統產品領域的的IBM、電腦軟體行業的微軟,還有微處理器行業的英特爾。然而對某些公司而言,預期比較困難,股價也因此波動劇烈,比如弱勢市場上居於領導者地位的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或者處於強勢市場上卻不是領導者的公司,如生產手機的摩托羅拉和愛立信。
投資者所關注的未來可預計的收益,必須來源於公司當前和預計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就是說,儘管投資者享有公司的一份收益,而不論這份收益是如何獲得的—比如在公司駐地發現了金礦,更常見的,公司因參股其他的企業而受益—但是,在對股票估值時,投資者並不會考慮這些意外的收益。例如,儘管Adobe賣掉了所持有的網景(Netscape)的股權,獲益3億美元,但是這筆收入並沒有給它的股票帶來明顯的利好。而且,儘管公司可以透過投資增加非主營收入,但這並不會取悅投資者。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戴爾的CFO曾熱衷於這類活動,卻並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如果投資者想要承擔額外的風險,他完全可以自己來做,而不需要其他人代勞。。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 1 章理解股東權益(2)
以上的討論直接引出了最後一個短語,風險貼現。這個貼現用來補償投資者投出自己的資金而帶來的風險。畢竟,投資者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會承擔某種風險:他可能血本無歸,或者只能獲得微薄的回報,或者他本可以有更好的投資選擇。公司必須向投資者保證,其獲得的回報將超過投資的量,以此作為風險補償。問題是,這種風險補償,多少才合適呢?
在所有的投資中,風險是完全無法預知的,只能透過機率描述。並且,隨著新資訊的獲得,無數的相關變數都會發生變化,風險的機率分佈也隨之改變。所以,精確的計算是無比困難的,只能透過自由市場上無數投資者的交易來決定股票的價格,進而決定風險水平。這也是股票市場波動的原因。面對蘊涵風險的資訊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