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從“人“到“房”,這麼大跨度的轉變對一個女人來說竟然駕輕就熟。
她出過的書涉及建築、攝影、文化、情感,是個十分能幹的女人。
她從1993年大學畢業就進入時尚集團,在時尚的幾本雜誌都工作過,對時尚旗下的刊物都十分的瞭解,是這個企業很能幹、能起到領導作用的主編。
最近一次見殷智賢是2007年12月,萬科公司成立建築藝術委員會,是萬科的一個建築智庫型機構,二十來個人。
因為我給萬科做了十年的設計顧問,因此也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
王石選了麗江的悅榕莊請我們去開會,那個酒店每個人一棟中式的小房子,每戶都看得見玉龍雪山,好講究的一個頂級酒店。
請了幾個媒體方面的人,殷智賢就是其中一個。
那個酒店離麗江有點距離,晚上大家在酒店的酒吧裡坐,殷智賢時間抓得緊,一個個人採訪。
我和SOM建築事務所日本總裁小林聊天,看見殷智賢在做和伊道公司亞太總監的採訪。
我開玩笑對小林說:這次會議收穫最大的就是殷智賢了,兩天採訪了二十多個建築界、設計界、房地產界頂級人物啊!《時尚家居》主編殷智賢086殷智賢在《時尚家居》擔任主編也好多年了。
說時間長,其實對女性不尊重,但是她的工作的確做得不錯。
她對這個雜誌的看法,完全是家居生活觸發的。
她說:“《時尚家居》創刊的時候,我們曾經開過一個玩笑,時尚集團最早創刊的雜誌叫《時尚伊人》,接下來是《時尚先生》,小姐和先生成家之後就要有家居。
其實這種說法,表達了人們在消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從個人消費轉向家庭消費。
《時尚家居》提供給讀者的消費視野是以家庭為整體單位的,也就是說你必須要關注所有家庭成員的需求。
它和你僅僅照顧好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時尚家居》不是美國的《建築文摘》那類著眼於頂級豪宅的介紹型的雜誌,而是更多地把他們認為有意義、有設計特點的人的家居展示給讀者。
殷智賢說:“我們選擇報道的是精挑細選出來、能夠上我們雜誌的案例,對於主人和設計師來講,都花了很多的心血。
”他們是按照案例的方法在組織文章的,因為國內好多人都希望保護自己的隱私,不願意報道他們的私宅,因此組稿不容易。
殷智賢說:“我們找房子的難度其實不亞於超女選秀。
”他們到處找人採訪,希望能夠報道,並且能夠拍照報道。
這樣的工作,在國內比在西方國家難多了。
家居雜誌好像很容易做,講時尚的傢俱,講燈具,講名人的家居生活。
但真做起來可不容易,因為這類雜誌多,報紙上也連篇累牘地有介紹生活家居的文章。
現在《時尚家居》的內容還是實用、時尚、通俗的家居產品和室內設計,也就是說還是處於通俗階段,這個階段在中國還會延續相當長一個時期。
《時尚家居》這樣做是針對市場的,無可非議。
長遠來說,我倒是覺得,這份雜誌應該在目前普及基礎上開始有意識地加入少數高水平的文章和頂級專案介紹,否則會流失一些收入比較高、見識廣,甚至是從海外回來的讀者。
我自己是《時尚家居》的長期撰稿人,他們要我寫的文章還是圍繞大家能夠使用、通俗的產品。
大凡關於名設計師的介紹,他們還是有點猶豫使用。
時尚時代 第一部分(4)
我對這份雜誌比較瞭解,是知道他們這份刊物的宗旨、定位和發展方向的。
我也同意他們現在的做法,因為是從市場發展出來的體系,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會定位得更高一些。
088《時尚座駕》封面《時尚座駕》另外一份我經常會寫文章的時尚集團刊物是《時尚座駕》,是汽車雜誌。
汽車是近年來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衝擊最大的一個工業產品了。
全世界的汽車公司都往中國市場擠,因此做汽車雜誌,一方面是給消費者一個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則是把汽車引申到生活文化的方向去,不拘泥於技術層面,難度是很大的。
最近這幾年回國,發現我的朋友們中間有些對汽車品牌比我熟得多。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