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使也就滿期,去美回國。在他任駐美副公使期間,曾做兩件事;一為秘魯華工的調查,一為和格特林公司簽訂合同,購買該公司生產的新式軍械。容閎任滿到北京銷差,李鴻章反而詰問他何以讓留學生全部歸國。這時他才明白召回留學生之事,都是陳蘭彬和吳嘉善從中作祟。
1882年,容閎離京赴滬,得其妻自美來書,謂嬰疾甚劇。容閎娶的是美國籍太太,翌年當他返回美國,其妻病況轉好;1886年其妻舊病復發,不治身死,容閎遂賦斷絃之哀。其妻留有二子,長子覲彤、幼子覲槐,先後畢業於其父的母校耶魯大學,父子三人都是耶魯出身,此亦為中國留學史上的美談。
抵押臺灣抗日之議
1894年中日因朝鮮問題,釁端遽起。容閎和一般國人一樣,頗不直日本所為,認為曲在彼不在我。他人雖在異邦,愛國之心油然而生,時呈條陳,規劃戰事。其中有請政府將臺灣全島為抵押品,向歐洲與中國通商之國,借款4億金元之議,以99年為期,用此借款,中國仍可招練海陸新軍,以與日本繼續爭戰。可惜此案未獲實行。
1895年,容閎最後一次歸國,抵上海,往謁張之洞,提出中國非行完全的新政策不可,聘外人為顧問,訂立10年合同。張聞容言,始終不置可否。後在劉坤一屬下任交涉委員,亦不過三個月,旋即自行辭職。
1896年,容閎與江南政界斷絕關係,脫然無累,頗得自由。後又遊說翁同龢於北京設立一國家銀行,並親自翻譯美國的法律,提供參考。翁甚以為然,叫他擬成國家銀行計劃,由翁從中贊助。翁同龢是光緒帝的師傅,他點頭就有端緒。孰料突生枝節,招商局總辦盛宣懷建議暫緩此舉,因此終成破局。後來容閎又擬建鐵路方案,由天津直達鎮江,也因德國政府的抗議,不允許鐵路侵犯山東造路的特權而作罷。容閎的銀行、鐵路等策的籌劃,和主張變法的康、梁正在進行的計劃,不謀而合,所以他們在北京就時常相見。
中國政治上當存亡危急之秋,適維新潮流澎湃而來。1898年遂有政變發生,這就是轟動中外的“戊戌政變”。因此變局,多數維###的領袖皆被清廷捕殺。康、梁亡命日本。容閎和康、梁相識,又提供北京寓所給維###的領袖作為會議場所,故亦犯隱匿黨人之嫌。容閎在政變發生後,便從北京逃出,到了上海租界組織中國強學會,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他已經是年屆七十的花甲之年,仍熱心於維新事業。後為安全起見,逃至香港居留2年。
1901年,容閎到臺灣遊歷,謁見臺灣總督日本子爵兒玉。兒玉總督頗尊敬他,雖初次晤見,卻面告他一極惡訊息,即接中國閩浙總督公文,要逮捕他送回中國。容閎已有心理準備,不作驚色。兒玉再問他有否建議中國政府,將臺灣為抵押,向西方借款8億金元的經緯。容閎當面承認有此一舉,惟金額有錯,非8億金元,乃4億金元。兒玉看到這位老人從容不迫,不怕身危,便起憐惜之心,說要保護他,不將他羈捕送回。容閎在臺滯留數日,又返回香港。
中國第一號留學生:容閎(7)
1903年1月,洪全福、李紀堂在廣州舉兵之日,就擁戴老人為“大總統”。1911年容閎從香港客居美國,便在他的第二祖國與世長別,享年七十四歲。這一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了。
容閎終其一生,都在為中國的富強大業努力奮鬥,不愧是一位為中國現代化貢獻所學的第一號留學生。今中國學生陸續至美留學者,數以萬計,都在為祖國的現代化、民主化貢獻力量。容閎是中國留學生的老前輩,他所植桃李雖經蹂躪,今已枯株復甦開花結果了。
。 想看書來
維新運動掌旗手:康有為(1)
康有為:戊戌政變前的改良運動康有為不主張流血的革命,不主張“鐵血之苦”的暴力,康有為像他要用改良的主張改變現狀。他的“大同思想”,就是非暴力的改良思想。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是存亡危急之秋,清王朝的腐敗有目共睹,任誰處在這個時代,溫和的便主張改良維新,激烈的便會要求革命。前者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為,他是改良運動的維新人物,他處在那個時代,自認為要擔負起一個迫切的任務,必須開啟主政者的眼界,給他們灌輸維新變法的思想。
由上而下的改良運動維新思潮的澎湃,有兩大來源:一是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刺激,一是看到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
日本的維新運動就是“尊王攘夷”的運動,維新人物以恢復天皇的權威為號召,主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