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化的產物,也就是第二次財富浪潮席捲全球所帶來的產物。
今天的財富浪潮
第三次即最近的一次財富浪潮(當我們寫作這部書時,這股浪潮仍在爆炸似的四處蔓延)向所有的工業主義原理提出了挑戰。它用愈加精深的知識替代著工業生產、土地、勞動和資本的各種傳統因素。
第二次浪潮財富體系所帶來的是工業一體化,而第三次浪潮則是將生產、市場和社會的一體化分解開。
第二次浪潮社會用核心家庭替代了第一次浪潮中大多數農業社會里數代同堂的大家庭,第三次浪潮則承認並且接受不同模式的家庭結構。
第二次浪潮建立了越來越高的垂直型等級制度,第三次浪潮往往會打破各種組織,並且向網路和其他許多替代的結構過渡。
而這些只是長長的激烈變革大名單的開始。因此,製造我們能夠觸控的東西(這是第二次浪潮經濟的核心功能)越來越成為一項容易商品化、相對簡單、低附加值的活動。
第三章 財富的浪潮(3)
相反,諸如金融、設計、計劃、研究、營銷、廣告、銷售、管理、服務和回收等無形的功能,卻往往更為困難,而且代價昂貴。它們往往比擺弄金屬和體力勞動能增加更多的價值,帶來更大的利潤。結果,經濟的各個部門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當每一次的財富浪潮出現高漲時,其在世界各地的走向都不是很均勻。因此,在諸如巴西和印度等國家裡,我們能看到所有這三次浪潮同時重疊發生和流動的現象:第一次浪潮的農民接管了土地,因而殘留的狩獵者和食品蒐集者逐漸在消失;農民湧向城市,在第二次浪潮的工廠裡打工;第三次浪潮到來時,網咖和軟體工程驟然出現。
隨著這些過渡事件的發生,出現了一種衰落、創新和試驗混合體的現象。陳舊的機構失去了功能,人們試驗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價值觀、新的信仰制度、新的家庭結構、新的政治形式、新型藝術、文學和音樂、兩性之間新的關係。
如果沒有主體國家和文化,任何財富體系都不會自我維繫。當兩種或者更多的財富體系互相沖撞時,主體社會和文化本身就產生了動搖。
這些粗略的草圖僅僅涉及了世界三大財富體系,以及隨之而來的三大文明之間的差異。但是即使是這些粗略的草圖也足以表明其主題:如果說第一次浪潮的財富體系主要基於種植農作物,第二次浪潮的財富體系基於製造東西,那麼,第三次浪潮的財富體系就越來越基於服務、思考、瞭解和試驗了。
三種生活,三個世界
很清楚,正如工業主義通常比農業經濟人均創造的財富更多、剩餘量更大,今天興起的仍然不完善的第三次浪潮財富體系則保證讓所有此前體系所生產的財富量相形見絀。它不僅能夠增加金錢財富,而且還能增加人類財富——那種我們為自己和親人所創造的非金錢財富。
這三種財富中的每一種都給社會和普通人的生活強加上了不同的必須履行的責任,它們生產出完全不同形式和不同量的財富,它們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態和文化後果,它們也推出了三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比較一下孟加拉農村地區一個農民的生活,科隆福特汽車生產線上一位工人的生活,以及西雅圖或者新加坡一位軟體程式設計師的生活。即使在一個國家裡,比如說印度,也可以比較一下比賈爾農民的生活,孟買工廠工人的生活和班加羅爾電腦程式設計師的生活。他們在不同的財富體系中運作,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為了理解這其中的差異並且知道這些差異將把我們引向何方,我們現在必須來到經濟學家和金融界權威們很少領我們涉足的地方——未來財富所依賴的深奧、隱蔽的原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深層的原理(1)
每天早上,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們一睜開眼睛就立刻到網上去檢視當天的股市行情,閱讀報紙上的商務報道,開啟電視收看最新的商業新聞,或者三件事情都做。然後,他們才想起張羅早餐問題。
毫無疑問,有些人寧願在自己的腦袋裡植入一個微處理器,這樣他們就會自動地知道利率的最新動態或者他們股票投資組合裡的變化。用不了多久,有人就會這麼做。
不過在那到來之前,上海的家庭主婦、紐約的計程車司機、法蘭克福的貨幣交易人也只能滿足於現狀,靠路透社、布隆博格新聞社、CNBC、美國有線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每天所發出來的、滯後現實8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