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萊曼、史考特?霍夫曼與佩姬?惠勒三人合資創辦。他們各有所長,具有法律、政治、營銷等背景,更不用提豐富的出版經驗。Folio 提供一個理想的經紀人工作平臺,有共享的辦公空間、專屬的海外版權經理、行政支援,甚至聘用專屬公關,負責打理作家宣傳事宜。
Folio成長迅速,成立一年多便已發展到七位經紀人的規模,成交新書近百本,更時有超級大作。其中克萊曼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他代理書籍以非文學居多,但並非不碰小說,而是因為他極度挑剔。出道至今,他代理的小說少之又少,但每次出手都不同凡響,例如《奔跑的回憶》讓 Viking 用兩百萬美金搶下全球版權,《南方寡婦》橫掃全美暢銷排行榜,2008年初的《惡童悲歌》則罕見地讓純文學小說躋身暢銷書之林。如今他再度出手,確實讓人引頸期盼。
所以我馬上回復:“當然要,請趕快寄來。”並且問安娜這是什麼樣的書。
她的回應也很妙:“描寫一個破碎的家庭,敘事者是他們的狗。通俗小說,每個人看了都哭。”
信裡沒說作者也沒說書名,我理所當然以為是個新人作家。想不到等到下一封信寄來,夾帶著《我在雨中等你》的書稿檔案,我才驚喜地發現是個熟悉的名字:加思?斯坦(Garth Stein)。幾年前我曾和紐約的獨立出版社Soho Press 合作,代理他的第二本小說《單身伊凡》,雖然沒能賣出版權,但一直很喜歡斯坦流暢的敘事,以及字裡行間幽默而慧黠的洞見。轉眼兩年過去,如今史坦交出第三部小說,又找到重量級經紀人,顯然準備捲土重來。
克萊曼在介紹信裡寫著:“這本書很特別。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哭得稀里嘩啦。不騙你。那天我腳步踉蹌走出車站,一邊揉眼睛,差點撞上路人。現在我讀完第二遍,仍舊熱淚盈眶,所以請有心理準備。”
老實說,對於用催淚的程度來衡量小說的賣相,我是覺得有那麼點疲乏。隔天,我去剪頭髮,翻開《時報週刊》正好看到專題報道舉《佐賀的超級阿嬤》為例,大談“感動就是力量”的營銷概念。我當然知道讓人落淚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好書反應,但另一方面,老是說這書如何催淚如何感人,未免流於濫情。
所以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開啟書稿,一方面有點“我偏不哭”的抗拒心態,一方面卻又很期待這書真能讓我哭得稀里嘩啦。書不長,我幾個晚上就看完了前半部。閱讀的過程中只覺得好看、很好看,但是沒哭,一直沒哭。
深夜小狗的生命課題(2)
直到那個週末夜,室友出門看電影,公寓裡只剩我一個人。我開啟冷氣躲進臥室,坐在床邊把後半本一口氣看完。看到最後老狗將死,想著主人將來一定會成為 F1 賽車好手,並開始細數歷年來的各界賽車名將,從賽納一路講到舒馬赫,最後加上一個:“我的丹尼!”
我突然毫無預警地大哭起來。不是眼眶溼潤,不是掉兩滴眼淚,而是痛哭失聲,哭到呼吸困難那種。我一度必須中斷閱讀,喝水、拿面紙,調整心緒再回來看,結果就這麼一路哭到看完。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哭得這麼厲害。真的。也許是故事將盡,我突然發現這一切就要結束,而在那短短的幾天裡,我陪著丹尼一家人和老狗恩佐走過十年歲月,目睹恩佐從新生到垂死,丹尼從單身到結婚,妻子伊芙罹病到逝世,小女兒柔伊顫巍巍一路成長,丹尼的岳父岳母為了奪取監護權不惜使出陰狠招數,讓丹尼瀕臨破產和崩潰邊緣,但最後終於曙光綻放,他得到了應有的報償。
恩佐這條自命不凡,講話總帶幾分哲理,自認“具有人類靈魂”並準備下一世為人,走過丹尼面前、眨眼對他說“恩佐要我問候你”的狗,讓這個故事有了煥然全新的生命。
就像克萊曼在介紹信中所言:“當我初讀再重讀《我在雨中等你》,我不禁在想,這本書,不,這份手稿,就是我在出版界工作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喜歡閱讀,為的是讓我們跳出自身,用嶄新的方式去看待和了解事物。所以當我們讀完最後一頁,回到現實,世界有些許不同,或者我們自身已經有所改變。讀過這份手稿,我覺得自己長了智慧,更多了幾分同情心。我希望你也有同樣的感受。”
那麼編輯的反應呢?克萊曼送出稿子十二小時內就有三家出版社出價,隔天又有兩家,但通通被他回絕。在海外,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巴西也都是在短短几天內就有報價湧進,每一家都試圖直接搶下,但也都被回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