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頁)
。假若他開始便說“換鞍山山體崩坍,是上天發怒”事情或許會好得多。這種沒有來由的休祲之事,便是和戰後報功一樣,先到者先贏。
姜望還想反駁,小皇上道:“傅尚書說的不錯。現在一眼看去,我朝上下形勢一片大好,可暗地裡卻甚是不安分,還請陸先生多多費心了。等過了這一陣子的混亂,皇后的身體也好了,我便儘量幫著先生處理一些政務,讓您不是那麼勞累。”
姜朔心裡一沉,覺得事情不大對頭:這個小皇帝怎麼……自己兄弟拼了命維護他皇家權力,他卻幫著陸鼎說話!難道是被陸鼎教傻了不成?
姜望眉頭緊皺,腦中飛速運轉,迭指道:“陸國師本人決策英明,下官是極為佩服的。可眾人有目共睹,在重要的職位上,比如洛陽、邊關這些地方,都安插了陸國師的門生、親戚、故交,這堂上官員,幾乎都和陸國師有扯不清的聯絡!長此以往還能得了麼?”車捷撇嘴道:“年輕時大家意氣飛揚,約定日後為國效忠;工作中眾人相互協助,培養情誼;考場上登明選公,雜進巧拙。誰讓國師不辭辛勞,為我朝效了這麼久的力?”
這話前幾句還像個樣子,最後一句可露了不小的破綻。卓籍英看姜望張開口就要說話,連忙打斷道:“姜大人,古羊道‘外舉不避親,內舉不避仇’,陸國師舉薦人才看的是才能而不是關係!古將軍和程知府等人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他們在任上做的可有不妥麼?”
姜望盯著卓籍英,牙關咬得緊緊的,朝上一片寂靜。姜朔已經沉默良久,而姜望連線提出這麼幾點,都被陸鼎的黨羽擋了回去,並且還擊地頗為漂亮。人道“後來者居上”,並非空**來風,兩人辯論之時,先發言的那一方雖然看似咄咄逼人,可後來卻往往會處於不利局面,這是因為話說的越早,後來人就越能從中找出破綻。
這時姜朔忽然道:“我來說幾件事吧。”
眾人眼光從姜望處移到他身上。姜朔慢慢走到大殿中央,道:“三年前,陝西大旱,由是又引發了蝗災,甚至還禍及到了周邊州縣,赤地千里。陸國師不待皇上御批,直接以天機院的名義命令旁邊州縣立即放糧救濟災民。”禮部尚書傅致堯道:“民生為大,事出匆忙,實在不容請示。皇上知道了,還誇張國師當機立斷呢!”
姜朔笑道:“傅尚書所言不錯,且聽我說完。假如沒有陸國師,那次旱災還不知要多死多少人!上千萬百姓對陸國師感恩戴德,前來道謝的隊伍從陝西一直排到京師,實乃盛況!前年冬天漢中大地震,毀壞房屋無數,百萬人民流離失所。又是陸國師傳檄天下捐款賑災,還帶頭捐出一百五十兩白銀。短短几天裡,僅京城一處,便籌出了七萬六千兩銀子。”
馮六陽冷笑道:“姜大人可是嫌少麼?國師為政一向廉潔,家無長物,一百五十兩對他來說已經不少了。而且地震是突發之禍,戶部沒有及時撥款,也不能怪到卓大人頭上。”
姜朔道:“正如您所說,那次地震是突發之禍,可不管怎麼樣,戶部還是得對天災蟲禍做出必要的預算的。那年冬天又是異常的冷,如果不是陸國師反應及時,影響巨大,又不知要多死多少無辜百姓!”
卓籍英聽得他指責戶部,面上怒色顯現,又聽他接著稱讚陸鼎,不由一愣。
姜朔又道:“這還不算完。往前推,有文皇帝十二年的京城大瘟疫,往後數,有去年二月的河南河北兩省春荒。這些個大災難,不都是陸國師帶領大家扛過來的麼?天下每有一場大災大難,陸國師的信望便增加一分!”
眾人看姜朔忽然稱讚起陸鼎的功績,還以為姜朔神經忽然錯亂,只待聽到最後一句“天下每有一場大災大難,陸國師的信望便增加一分”,渾似晴天裡打了個霹靂,人人都不由一顫。姜朔並指指著陸鼎大聲道:“皇上年幼,這些事情,本就應該皇上親自處理,提高皇家威信!可陸國師處處爭在帝先,天下人一旦有難,便只知有國師,不知有皇上!”
殿上近百位文武官員齊齊倒抽一口冷氣。這“外臣德政”自孔子時期起便是居心叵測的最佳例證,歷史上只要是犯了此條的,如霍光、王莽、司馬昭,最後結局無不極慘。朝堂之上,一時人人震惶。陸鼎臉上淡淡的笑意收起,王正奇依然面色冷峻,姜晦雙眉微皺,低頭閉目。
小皇上道:“王大人。”王正奇聽得皇上宣召,上前跪下道:“老臣在此。”小皇上道:“你和陸先生都是父皇的顧命大臣,又都是天機院的成員,朕想聽聽你的看法。”王正奇道:“老臣以為,今日是眾臣面聖之時,並不適合討論這個問題,此事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