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就在不知不覺中如日中天了。
14。為人處事要靈活(1)
浙商商道:
與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浙江人能吃苦;與內地人相比,浙江很靈活。——經濟學家茅於軾
浙商自白:
浙江人的創業精神可以媲美矽谷的車庫文化:腦子活,接受新事物快,而且腳踏實地。
——阿里巴巴兼淘寶網CEO馬雲
“做人要厚道,辦事要活套”,如果不會靈活辦事,事情的結果往往是不可預料的。
宋代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臨事之智》中雲:“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足以得患濟事者是也。”可見,所謂智者,就是能隨機應變,見風使舵之人。
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談到過他童年時的一段經歷:
“我父親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母親要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搬不動的。後來,我在無意中發現,那些只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而非父親想象的山頭,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能把它們移動。”
林肯由此感悟到:有些事情人們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們認為不可能。事實上,許多事情都是在沒有做之前就被人們認為是不可能而放棄了,這樣,成功的機會就等於零。
浙江商人絕不會因為有人說不可能就不去做,不管做什麼事,浙江人都會親自去嘗試一下,能做就做下去,不能做再放棄。這不僅僅表現了創業的熱忱,更表現了浙江人思維上的靈活。
《老子》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認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樣的柔性。水性柔順,明能照物,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
《孫子兵法·虛實篇》雲:“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去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能因敵變化而勝者,謂之神。”
孫武認為,用兵應像水一樣,因敵變化。為人處事也是同理。要學會隨機應變。千變萬化的市場要求你在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靈活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有句話叫:“智慧裝在中國人的腦袋裡,財富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精明的浙江人之所以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恐怕主要是因為他們靈活的頭腦。浙江人不保守,總以開闊的胸懷和辛勤的創造去改變現實,迎接未來,這使浙江人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不像中原人保守、沉悶。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浙江紹興的“師爺”。俗話說:紹興師爺湖南將。浙江紹興自古就是謀士的產地,紹興謀士給人的感覺就是足智多謀、靈活圓滑。
王振忠先生在他的《紹興師爺》一書裡說:“有人曾將紹興的‘紹’字概括成‘搞來搞去,終是小人;一張苦嘴巴,一把筆刀。’霎時間,一副活脫脫的紹興師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現在眼前。其實,不單是‘紹’字,即使是將‘紹興’二字聯在一起,也同樣能勾勒出一副紹興師爺的尊容,不信嗎?‘拗七拗八,一枝刀筆,一張利嘴;到處認同鄉,東也戤半個月,西也戤半個月,一言以蔽之曰:八面玲瓏剔透。’”
山東工商局局長李華理說,其實,浙商最厲害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而是他們比別人具備更“活”的腦袋、更“寬”的手掌和特別能跑的“長”腿。
胡雪巖經商有一個“六字方針”,即:圓、情、義、智、勇、仁。
其中,“圓”字排第一。胡雪巖認為,做商人就要像古時候的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內方,內裡堂堂正正,乃做人之本。外圓,處世之道也。
商業活動,從表面上來看,好像僅僅是為了賺取金錢,實際上,在今天這個“食腦時代”,商業活動更重要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角逐,是人與人之間的謀略較量。
我國古代軍事家說過,“用兵之道,以計為首”。經商也需要講究計謀,需要靈活的經營方式,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商道。
何謂道?一陰一陽之謂道。何謂商道?為人處事,有陰有陽,該陰就陰,該陽就陽。
《黃帝內經》上說,“偏陰偏陽之謂疾”。不要小看這個一陰一陽,要做到陰陽協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問馬雲:“都說浙江人精明能幹,你對自己怎麼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