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1950年納什發表了他的論文《非合作博弈》,他規定了非合作博弈的形式,並定義了著名的〃納什均衡點〃。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大量的專家致力於研究博弈的結構,並探討其實際應用的可能性。我們發現,對合作與非合作給出定義是不準確的,特別對東方人在實際應用時更是不可理解,合作與非合作的表達不是中國人的一貫認識。納什本人也認為納什均衡給出的可能並不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預測。
針對納什均衡概念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排除納什均衡點的缺陷,澤爾騰提出了他的新概念,將那些包含不可置信威脅戰略的納什均衡從均衡中剔除,從而給出動態博弈結果的一個合理的解。他定義了子博弈完美的概念來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又無法實施這個應變計劃,因而這類方法失去了實際意義。他們利用倒推法,推廣到動態多時段中應用,又暴露出的不是澤爾騰在1975年提出顫抖手完美點的概念。多種概念都會出現均衡,很難得到應用,其實它是將實現過程中的手的工具形式神靈化、擴大化、表面化,沒有對行為本質定性,也可能在最初翻譯這些詞彙的時候不確定,甚至是完全錯誤的,這是一個外行的行為。
海薩尼對於博弈中的不理想的結果,從納什均衡概念推廣而來的不完全資訊博弈,這應該是一個讓人信服的思路,事實上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同時,根本不可能得到做決策需要的全部資訊,結果出現了完全而不完美,在一段時期內會出現多次所謂的納什均衡。
到目前這三位較早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博弈上的最前沿理論仍處於研究之中,他們的理論大大的促進了博弈論的發展,也正激發後人進一步發展新的博弈理論,博弈假想就是設法在博弈遊戲中產生經濟價值。
111、一個新的發明從發明到應用,都有一個過程,它的價值的實現過程像似經歷一個古董的過程。先有發明家自己瘋狂的肯定,然後有眾多人起來加以反對、拋棄。一段時間後又有人抬出來,給以讚賞、哄搶,最終成了寶貝。我說的粒子行為鏈是粒子的微觀結構模型,因為它符合粒子行為的假想,它可以改變人的直覺,它可以導致在博弈中實質性的看法。事實證明,解讀粒子行為鏈的狀態,這是一個人類活動精美細緻的表現,這是憑發明家的創造和想象才找到的出路,這個模型會讓博弈參與人停止直覺衝動,粒子行為鏈的結構告訴你,粒子的哪一種特性會讓你激動。如果你對我建造的粒子行為鏈模型感到可笑,我首先帶領著你和更多的人齊聲嘲笑這個理論。
虹←橋←書←吧←。←
第22節:博弈聖經(16)
112、我們已經知道納什的靜態博弈參與人每一次出牌,都是生物的自由活動,所選擇的背景都是自我安穩的生態環境,在這樣的安全環境中不需要有競爭對手干擾,也是生物尋找有序的一種特性,但自然界內部的非線性特徵讓其無法得到滿足。自然選擇的結果表明,先出牌的決策人的行動由此產生了一個讓人困惑的結果:沒有競爭者,必輸。
人的頭腦越熱,越衝動,越顯示出時間的緊迫和空間的狹小,他立刻成為焦慮的魔鬼。決策行為越簡單,越可以理解博弈過程中的普遍性,這並不一定作為有說服力的證據。根據已確定的行為機率常數○33隨時對預測的理論進行檢驗。
自然界存在很多法則,複雜產生生命,簡易性的原則才會有生命存在。那些非自然法則,才使人類在惡劣的環境中有可能生存下來,在博弈中慷慨地不按條理出牌,可能獲勝。事物之間的組合、聯絡可以是很微妙的。很多科學家忽視了物理世界裡的生物行為的重要性。另一個原因是博弈知識經濟的匱乏,最後卻產生了悲觀和失誤。
我再說一遍,粒子的運動是生命的運動。
113、我在前面講到粒子行為鏈,三條鏈組成的平行膜,將是一個粒子結構的機率模型。美國科學院院士劉易斯·托馬斯講到:〃在生物學上,從無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大部分人在博弈中的失敗,都是等待偶然的結果,其實在這個膜上有許許多多的狀態,押上籌碼等待偶然,其實暗示著有更多的不可能性和不同的出路。我引用一個成語,叫守株待兔,任何人幻想大自然的恩賜,必定造成博弈慘敗。
114、1952年英國生物學家克里克發現了DNA分子的原子排列成一種〃雙螺旋〃結構的形態,但是他很難說清楚病毒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我講的粒子行為的兩特性一法則,是粒子的三個原子嗎?它們是怎樣合成出來的?我們很想搞清楚,粒子是不是有多種行為結構。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