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
就算他們是周德音的外公和舅舅,也是不行的。
初入朝堂,陸曄行事嚴謹,很快就引起了睿親王的賞識。
與嚴太師和嚴國舅一樣,陸曄也不喜歡睿親王,原因無他,只因為整個朝堂上,與嚴太師分庭抗衡的就是睿親王。
睿親王手裡有戶部吏部和工部,分別掌著朝廷的錢財和官員調配,以及各地規劃。
還有皇城的禁衛軍統領,是睿親王妃的弟弟。
尤其重要的是,昭仁帝最信賴的那個長春道長與睿親王也很親近。
從表面看,嚴家和睿親王相互制約,實則是睿親王佔了上風。
至少在陸曄是這樣看的。
因為昭仁帝近年來迷戀修仙之術,對長春道長可謂是言聽計從,後宮雖然是嚴皇后管轄著,可這兩年,睿親王不知道從哪兒找到一名女子榮氏,長春道長更奉其為姑射仙子,昭仁帝將她寵的沒邊,進宮也才兩年,就封了貴妃,直接的威脅到了皇后的地位。
ps:今天第三更了,有姐妹說我這兩天太拼了,親愛的呀,我都這麼拼了,多來些票票吧~(未完待續。。)
第七十二章 嫁給我(二合一大章)
雖說榮貴妃深入簡出,但對昭仁帝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陸曄將著一切看得透徹,所以,入了朝堂後,並沒有激進的做法,而是平平穩穩地在兩派之間尋求道路。
但是,自從睿親王留意到陸曄後,便是各種的招攬,因為有周德音在,陸曄是不可能站到睿親王的一面。
不過人在朝堂,許多的應酬是必須的,就比如睿親王府若有什麼賞花宴,也一定會下個帖子去榮興侯府。
這樣的事情,陸曄看著輕重緩急,三次裡面也必定是要去那麼一次,陸曄驚才豔豔,無論是走到哪裡,他的氣韻,他的容貌,他的無意中的話語,都讓人神迷。
睿親王的嫡長女郡主周德言就是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了陸曄。
之後就傳出睿親王有意招攬陸曄為郡馬,整個睿親王府,適齡的郡主也就周德言一個,是為誰招郡馬不言而喻。
後來,周德音聽到了傳聞。心中覺得怪怪的。
當時陸曄已經十六,就算議親,也算早了。
可是,周德音才十三。
皇室的公主不像普通人家的女兒,早早的就定了人家。公主沒有一個是十八歲前就出嫁的,就算提前相好了駙馬,也都會旁敲側擊的告訴人家,讓他們等到公主十八歲。
周德音算著年紀,自己十八歲的時候,陸曄已經二十一了,她是榮興侯。身負著給家族開枝散葉的任務,真的能等到自己十八嗎?
且,就算陸曄能等到,大周朝明文規定,駙馬不得議政。
這項死死的條例在,陸曄的滿腹經綸,滿腔抱負又該如何施展?自己就真的忍心看他做一個閒散侯爺?
小小的周德音便是在那時有了憂愁。
周德音倒是不懷疑陸曄會看上週德音,別人不瞭解,對於陸曄,周德音還是很瞭解的。其他不說。就周德言滿腦子草包,讓她吃點蕎麥殼,一準兒能吐出個繡花枕頭來,中看不中用。不會是陸曄喜歡的型別。
而睿親王還沒有這麼腦殘。八字沒一撇的事情。鬧得人盡皆知,唯一的解釋就是自己的那位堂姐自作聰明,傳出來的流言。指望著流言能壓倒陸曄就範呢。
那段時間,周德音是避著陸曄的,因為太清楚陸曄的追求,也太清楚自己的身份,周德音不知道該怎樣的跟陸曄相處下去。
可是,雖然這樣,周德音還是忍不住難受,早早的便懂了這人世間最難的抉擇,懂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直到後來,周德音才聽說,陸曄請旨去了彭城,打聽之下週德音才知道,原來彭城鬧了瘟疫,朝中人人自危,生怕派自己前去。
兩方擠兌下,便把中立的陸曄給推了出來。
傳聞是這樣的,不過周德音一聽就知道實情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陸曄絕對不是他們想擠兌能能擠兌成功的人,再有,出了這樣的事,陸曄用的著他們擠兌嗎?他如果不想去,誰擠兌也沒用,反之,他如果想去,誰攔也攔不住。
後來周德音就知道自己猜的沒錯,的確是陸曄自己甘願請旨的。
周德音知道的時候已經很晚了,開始幾次陸曄遞了訊息過來,想要見周德音,那時候因為周德音還在自己的矛盾中掙扎,不知道如何是好,就沒有見他。
如今想要見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