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竟太平盛世也有不法之徒出沒,商隊需要鏢局保護,各鏢局兵器須得在官府登記註冊;第三種有點可笑,凡是有功名之讀書人皆可佩劍,幾乎全是花架子一點用都沒有。
“後患無窮,怎化怎講?”
二王子微感驚訝,太宗皇帝在後世皇子皇孫心目中都是永遠地榜樣級人物,這位聖皇做到了歷史上許多明君未曾做到地事情,其在位時長久以來困擾各地官府的江湖廝殺事件幾乎沒有,的確有令人稱道之處。
柳帥道:“人人皆知,我朝經歷百年鼎盛後,國勢衰微,人人重文輕武,軍中兵士無鬥志,民間百姓無自保之力……天宏八年,樓蘭國兩千騎兵原本前去西元縣掠奪財物,卻不想足足三千守城士兵一個照面就丟盔棄甲,整個西元縣城,竟被區區兩千樓蘭兵佔領!有憤勇百姓想做抵抗,無奈手中無兵器可用,擋不住樓蘭騎兵奔襲!此乃千古之恥,便是那禁武律釀出的禍端……”
在場三人臉色變了變,西元縣城,正是天朝和樓蘭兩國交界處的一個小城,當年那一戰,的確是天朝人心目中莫大地恥辱……這個地方被樓蘭國霸佔了十年,直到二十多年前端王才率領大軍收復了失地,這也是端王如今能壓得住兩西二省場面的原因之一。
二王子道:“先生此言有些偏頗,當年一役確是大恥,然則一來守城將領有瀆職之嫌,二來昔年連連戰亂西元城僅剩老弱殘兵,三來當年樓蘭騎兵太過強盛,卻不可歸咎於《禁武律》……”
柳帥笑了笑,道:“敢問小王爺,歷朝歷代國難之時,均有江湖義士挺身而出,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為何偏偏在本朝,國難之時不見江湖義士出頭?各路江湖人物寧可落草為寇,也不願為朝廷效力?”
二王子也笑道:“大多江湖草莽對太宗聖皇懷恨在心,自然不會為國效力。不過,史上雖有江湖義士為國捐軀之先例,卻也是於事無補。依小王看來,無論保家衛國,還是逐鹿天下,靠得都是正統兵馬,江湖草莽終究靠不住!”
柳帥道:“太宗聖皇有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小王爺所說之正統兵馬,終究也來自於民間。重文輕武三百年,天朝子民大多沒有了鬥志,既無鬥志,即便成為朝廷士兵,訓練幾年可有太大成效?”
“這……”
二王子為之語塞,若有所悟,卻未想出一個所以然來。
柳帥笑道:“呵呵,朝廷有朝廷地苦衷,限制江湖草莽原本無可厚非。怎奈《禁武律》太過霸道,將民間尚武之風悉數抹殺,國難當頭時,百姓毫無自保之力……反觀樓蘭、南韓二國,武風日隆,可謂全民皆兵!如此一來,那些番邦蠻子人人皆有狼虎鬥志,一上沙場兇猛無匹,可以一擋十,我天朝軍隊又怎能不敗?”
忽然起身拱手,二王子肅然道:“還望先生指名結症所在。”
柳帥享受著這種被禮遇的快感,總算達到他想要地效果了,當重重說道:“竊以為,欲練虎狼之兵,先練虎狼之志!”
“說得好!”
鄭毅唰地站了起來,神情激動無比,和西貝柳記憶中地熱血青年一個德行。意識到自己喧賓奪主,鄭毅臉色尷尬,連忙坐了下去。
“好,好一句欲練虎狼之兵,先練虎狼之志!”
二王子似乎並未留意到鄭毅的失態,如醍醐灌頂一般,他忽然想通了許多疑問。
這一刻,他徹底明白為什麼端王挑選新兵都找那些生性好勇鬥狠之人。一個人的鬥志是從小耳濡目染,在大環境下養成的,絕非抓進兵營磨練一段時間就能成為勇猛軍士。
“原來父王早已意識到《禁武律》暗藏隱患,只是他老人家一言一行皆受人矚目,不好言明聖祖爺之過失?難怪,難怪我兩西兵馬越來越強盛,可震懾樓蘭國,父王三十年來暗中委實下了不少苦功……”
心中念頭連閃,二王子只感覺豁然開朗,朗聲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先生對小王有解惑之恩,請受小王一禮……”
說著,竟一揖到地!
“小王爺?”
鄭毅和吳文采大吃一驚,不禁失聲驚呼,他們從未見過二王子如此反常。
“不敢當,萬萬不敢當,小王爺切莫折殺在下。”
西貝柳立刻還禮,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娘西皮,老子如果不是經驗豐富,還真被你唬住了!柳帥暗暗感慨,可以確定那二王子果然是個人物,和他記憶中地一些明君有相似之處,見到有用地人才就敢屈尊行大禮以感動對方……
要知道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