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之間空白的投資者,往往並不持有或只持有很少的固定收益證券,他們通常喜歡投資於那些連續穩定增長的股票或相關基金產品。在過去的35年裡,這樣的股票基金給投資者帶來了年均的回報率,當然這其中有虧損的時候也有回報率超過20%的時候。由於沒有人能對未來至少10年的長遠形勢做出準確的估計,10%的回報率已經算是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考慮將那些居於穩定收益排行榜前列的基金產品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之中了。
競爭型的投資者尋求的是極端的投資方式。他們通常把目光盯在那些目前位居排行榜前列的投資產品或業內頂尖的投資管理人身上。這對那些能夠無視稅收因素而快速出入的投資者是適合的,但多數投資管理人或基金公司並不喜歡此類投資者,而且如果可能的話,根本不會接受他們的投資。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世界,它可以滿足任何資金充足的購買需求。在這裡,許許多多應用了槓桿的開放式基金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投資組合,那些相信自己具備市場時機選擇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此類組合進行投資。對於那些不願投資於槓桿組合的投資者來說,則可以從超過400種的交易所開放式指數基金中做出選擇。從我個人的投資分析來看,建議競爭型的投資者們可以試著從那些長期以來業績相對較好但其中一年或幾年絕對業績較差的基金中來選擇自己的固定目標。一旦這些基金業績開始出現幾周(不是幾個月)的短期好轉,那麼由此產生的動量效應就會促使形勢向對投資者有利的方向發展。此時市場風險往往也更小,因為很少有信徒會撤資離去。如果更進一步,這種短期的能量因為某種因素而得到很好地鞏固的話,那麼下一步該基金很可能就會有極好的表現。
那些找樂型或取巧型的投資者則應將重點放在那些以媒體為營銷工具的著名經理人或基金產品上。堅持天天訪問其網站,並利用搜尋引擎對他們的人氣漲落情況及相關新聞或觀點進行追蹤,像追星族那樣盯著自己的資產管理人,如此一來就有點像一名資深投資觀察家了。
由於我們投資動機多樣,大家儘可以將其綜合起來進行考慮。不過我建議大家按照實際需要進行不同的組合,這樣一來我們不但可以對它們各自的執行狀況進行跟蹤,還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資產分配是否體現了個人的投資喜好。
第4章 我們的目標是增值(1)
當你對你的個人淨資產有了一個全新的深入瞭解,你一定馬上就想著手增加自己的個人資產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天生不願意冒風險,試圖剛好在自己生命終了之時耗盡自己的全部資產。與此相反,你總是盡力使個人財富的增長速度跟上或是略高於自己的負債和支出的增長速度。但是,不斷增長的不僅僅是你的負債和支出。你的“完結支出”——這是我對你死時要花費的那部分資產的婉辭——也將不斷增長。我衷心希望,你的“完結支出”階段儘量慢一點到來,但是正如稅收一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你的負債、支出和“完結支出”會逐日增加呢?答案源於兩個必然性和一個可能性。第一個必然性是通貨膨脹的必然性。通貨膨脹在近些年來已得到相對的控制,但即使是控制下的通貨膨脹也會逐漸蠶食你的資產。年均僅3%的通貨膨脹率就會在24年內蠶食掉一份無收益賬戶資產,如果通貨膨脹率上升到6%,這個時間就會縮短為12年。在隨後幾年,通貨膨脹的速度說不定會大幅加速。而商品的供需平衡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是另一個令人憂心之處。第二個必然性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性。我們巨大的創造力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促使我們不斷創新,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譬如通訊領域、醫藥領域、影視技術領域的巨大發展——這也會讓你掏更多的腰包。一個可能性指的是捲入各種紛爭的可能性。無論是被公認的合法繼承人還是其他想要分得一杯羹的非贏利性機構,都在盡力提升自己的繼承順位,他們希望你能在他們身上投入更多的時間。你在他們身上投入的時間越多,自然而然地,你去世時他們被分到的遺產份額就越大。我發現這個小伎倆屢試不爽。
有人可能會說,“錢夠用就足夠了”,再要增加資產就是一種貪婪。確實,從通常的財富心理學來看,只有恐懼和貪婪兩個因素會驅使我們做出投資決策。這是我們財富人生中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也許我這麼說你會吃驚,但是我發現,哪怕是最富有的人在為增加資產而做出投資決策時,驅動因素也幾乎都是源自內心的恐懼。貪婪的定義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一個定義是強烈的以超過需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