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繪圖通緝,軌不好辦了,他想通了這些問題之後,囑咐二小几句,就單獨一個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樹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徑,再從小徑大搖大擺走上了官商大道,順著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駱中明剛剛進入南苑街,就見街上圍著一大堆人在看一張招貼,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蹺,所以也擠身向前一看,原來是皇帝改元的諭旨,上面說的是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元年”;在這諭旨的左邊,另貼一張通緝於志強、於志敏和王紫霜的佈告,上面環繪著三人的面貌詳列了年籍。那些圍觀佈告的閒人,有些點點頭在歡悅,也有人暗暗地諮嗟,駱中明看到這樣情形,就知事態並不簡單,兩小兄弟無論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雖很想進入天牢去見於謙一面,卻要丟下兩小兄弟又沒人照管,同時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嚴密戒備著,自己雙拳不敵四手,冒這個危險去看于謙,倒不如扶養于謙的後代比較有意義。駱中明衡量輕重,決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買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糧,又買了一個拜盒,把食物裝在拜盒裡,扮作到遠處賀年的老頭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繼續稱著於氏小兄弟繼續向南方前進。
開頭十幾天,駱中明等人都是選擇小路,夜行曉宿,不敢使於氏兄弟和別人接觸,半個月後離開京城已經是一千餘裡,雖然在大城市裡仍有通緝的招貼,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駱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沒有多大的妨害,才改為曉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直把兩小兄弟樂得笑口常開,駱中明看在眼裡,也減輕了不少的心事。
駱中明等,行經了三個多月,進入泉州地界,已是離開京城幾千裡,而且人煙較少,以為是安全的地方了,駱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來,一面可以教於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機打探些有關於謙的訊息。
有一天,他帶於氏兄弟上街溜韃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匹馬從橫街上轉了過來,他急忙把於氏兄弟一拖,向街邊閃避,但是已經遲了,騎在馬上的恰是一名千總,霎眼間那千總已到駱中明的跟前,立刻滾鞍下馬,向駱中明打了一躬說:“駱參將!好久不見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麼風送參將來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遠,請一同回去喝杯酒談談別後情形吧!”
駱中明原是認識這個人的,他是駱中明充任參將時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閱中駱中明發現他的武藝不錯,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總,而百種,而千種,都是駱中明的恩惠,卻料不到會在此地遇上了,他鄉遇故知,當然是非常愉快,但駱中明因為帶著兩個逃命的小孩子,實在不願意再和有職官的人往還。
所以,駱中明說:“鄧全興,我真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難道你的盛意,不過,今天我還有點事,你只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來拜訪你吧”。那鄧全興那肯答應,緊緊拉著駱中明的手,另一隻手執著馬疆,很誠懇地說:“駱參將,你不要以為我還充當千總就見外了,其實我老早就想見見你,要告訴你許多訊息,現在在街上不大好講,就這樣吧,擇日不如碰日,現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訴你老人家”。
鄧全興故示神秘,引起駱中明的興趣,而且駱中明也知道鄧全興的武藝是和自己相差很遠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麼對不住自己的事來,如果多方推託,反會引起鄧全興的疑竇,而更加不妥,所以從容地答應了,四人同頭走幾家鋪面之後,鄧全興就帶領著駱中明進入一條巷子裡,巷子的盡頭,就是鄧全興的家。
他們走到巷子盡頭的屋子,鄧全興敲敲那半塞門喊一聲“阿永”,立刻由耳房裡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把門開了,接下鄧全興的馬疆,把馬牽去,鄧全興揖客登階,進了客廳,請駱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獻上茶來,鄧全興又囑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選二三十隻肥蟹來,要熟的,再帶一罈竹葉青回來!”駱中明推辭不掉,只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幾句,不消許久,就見阿永帶回幾十只海蟹,後面還跟著一個夥計,託著壇酒,估計也有二三十斤重,來到廳裡放下,就背轉身出門去了,阿永也到後面拿來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醬碟,替他們每人面前篩了一杯酒,大家就談談笑笑地喝起來,於氏兄弟不會喝酒,但是看到那麼大的螃蟹,卻不肯放過,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還要痛快,這時,鄧全興偶然回過頭去,見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後侍候著,他把手一揮說:“你們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們時再來”。
阿永等人走後,鄧全興輕輕地對駱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