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全不同。當初,他所懷有的那份激動、嚮往和熱烈期盼此刻卻化為感嘆、憂思和痛楚。他所搭乘的這條“南京號”郵輪和她的姊妹船“中國號”一樣,都是從美國買來的舊船,載重量不過1500噸,船體小且設施落後。中國曾是航海大國,明朝鄭和所率領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較哥倫布的環球航行年代更早、航路更遠、船隊規模更大;而如今中國孱弱的國力、低下的生產力和科學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中國沒有造船的鋼鐵,也沒有新的科學技術,中國要強大、要發展,惟有從提高國民素質著手。
當船經停日本東京時,陳鶴琴下船登岸,看見在街頭有許多車伕在讀報紙,聯想到他在美國讀書時的一個房東,不過只是大學裡的一個工友,家裡也訂了許多種報紙,他們在早餐時一定要閱讀報紙,還經常談論國家的大事;而中國卻是文盲遍地,封建時代的君主用愚民政策作為統治的手段和工具。在###潮流的時代裡,科學和知識是強國的必由之路。強國必先強民,開啟民智,發展教育,從掃除文盲開始。
“南京號”漸漸靠近外灘的招商局碼頭,舷窗外的景物更近、更明朗,碼頭上等待歡迎的人群也清晰地進入了陳鶴琴的視線。他看到在這些歡迎人群之外,還有許多路人慢慢地拖著腳跟在江邊行走,他們中間有許多人駝著背,有一種想法在他的心頭油然而生:中國人為什麼駝背呢?為什麼走起路來這樣拖沓迂緩呢?而美國人卻很少有駝背的,都是胸挺得高高的,走起路來,頭昂起,背筆直,眼睛看前,胸部稍向前傾,步履輕快。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也是這樣呢?後來到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書,陳鶴琴就把駝背的問題加以研究。他認為國人駝背的原因大約有下列幾種:缺少運動、椅凳不適宜、看書的姿勢不正確及謙恭姿勢的觀念不正確。《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617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登岸後,陳鶴琴提著行李住進了南京路上的東亞###。有一天晚上,約莫過了11點,隔壁房間的客人仍在打“麻雀”,噼噼啪啪吵鬧不休。陳鶴琴不得已找到###的茶房,小心地問是否可請打牌的那些人聲音放輕些。茶房先生有些奇怪地望著面前的這個讀書人問道:“你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陳鶴琴回答:“這是###!”茶房口裡應了一下,說道:“是呵,這是###!”然後笑了笑轉身離開,他話裡的意思似乎是在說,###就應該是這樣吵鬧繁雜的。這對於初涉世事的陳鶴琴來說不能不說是又多了一次人生經歷,我們的國人自私心太重,“自私心太重的人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619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他的心裡產生了新的感慨。有一次,陳鶴琴坐在電車裡,旁邊有個男子很不經意地在車上吐痰,陳鶴琴有些看不慣,就上前對那人說道:“你這痰應該吐在自己的手帕裡或者吐到車廂外面去!”那人轉過臉惡狠狠地回答道:“我並沒有吐在你的身上呵!”陳鶴琴說:“這公共的地方你不該隨地吐痰!”那人回敬道:“既然是公共地方,大家都可以吐痰!”此時,周圍乘客對於他們的爭論並不關心。事後,陳鶴琴思考道,國人不注意公共衛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惡習。在我們中國凡是大家的事情、公共的事情,老百姓都不聞不問,這與發達國家,如美國,人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人人關心公共事務的情形剛剛相反。
在上海住了不久,陳鶴琴回到了上虞百官鎮老家,見到久別的家人,也見到了未婚妻雅琴,但他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一路上,他的眼前仍是一片貧困景象,窮人實在太多了!許多原先的有錢人賣掉了土地,沒有錢的人找不到生計,這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他寫道:“後來在南京下關一帶看見那些窮人真是苦不堪言,他們僅靠一個草棚過著非人的生活,路上要飯的也到處都是。”《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621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此外,他還有一個強烈的印象,我們的國人被疾病包圍著。當時,中國人以體弱病多而聞名於世,外國人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中國是世界上肺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兒童死亡率也位居世界首位。中國人的體質與其他國家比是較差的。為此,陳鶴琴不禁大聲發出感慨:“身體衰弱就是缺少活力,生命力薄弱,一切勇氣毅力都會減低。當你正在年輕有為的時候,國家正需要你,你卻因為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而拒絕這個神聖偉大的請求,這該多麼惋惜啊!”《陳鶴琴全集》,第六卷,第622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在杭州,陳鶴琴應邀出席由知名教育家經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