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頁)
接著是把美國2019年開發出的高溫合金技術拿出來試水,軍方得到技術後,馬上試製了樣品,然後全方位測試,效果很好,於是華崛集團成了軍方定點合作單位,軍方還派來了軍代表常駐。軍方也很會做人,把華崛集團提供的技術評估了一遍,折算成現金,存在軍方的專戶裡,華崛集團可以隨時使用。
等華研院a系列晶片做出來後,華崛動力也吃透了美國的lm2500燃氣輪機,開發出自己的燃氣輪機,單機功率也從原來的3。36萬馬力提高到4。87萬馬力,還用軍方的晶片生產出兩臺樣機交給了軍方測試。軍方不間斷測試了三個月,其中有一臺還是裝船實測,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比美國原裝的還優秀。決定裝進一艘現役軍艦繼續測試,並把這項技術和相關原始碼買下來,於是華崛集團在軍方的專戶裡又多了一大筆錢。
華研院繼續壯大,加了不少的研發人員,唐剛又從系統中提取了2049年的四項技術,分別是電動汽車特種電池、控制系統和電機,另外還有工業機器人技術,唐剛都交給漢斯讓其實用化。
等華研院的特種電池出來後,能量密度已經接近汽油了,更難得的是,它的核心其實是超級電容,很適合大功率充放電,這樣充電時間最短可以壓縮到5分鐘,和汽車加一次油差不多,完全可以推向市場。唐剛一想,先不急,畢竟華崛動力的汽車發動機換上自己的a系列晶片後,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終極版,汽油機的熱效率達到了60%,柴油機達到了65%,現在正是賺錢的時候,電動汽車還是慢點推出吧,況且三桶油也不會同意!
不過這項技術還可以用在軍事上,比如航母的電磁彈射,軍方一直想在蒸汽彈射上有所突破,不過進展不大,遼寧艦用的還是滑躍甲板。軍方測試過後,如獲至寶,馬上停止了蒸汽彈射的研究,相關機構全員投入了電磁彈射的研究中。
這時,華崛集團的軍方專戶裡已經有兩百多億了,唐剛想把這筆錢花出去,首先想到的是打造自己的專屬武器系統,比如專屬艦船、專屬飛機和專屬戰車等,這些武器本身威力都很強大,不過受本身所攜帶能源的限制,續航方面有所欠缺,不過加上小黃以後,這方面得到了極大改善。
唐剛以訂造遊艇的名義向軍方的合作單位華船集團訂造自己的專屬艦船,取名“大唐雄風號”,參考的是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還進行了放大,由原來的長332。8米、舷寬40。8米、標排8。73萬噸放大到長398米、舷寬48。8米、標排10。44萬噸,後來考慮到排量太嚇人了,不差錢的唐剛乾脆用鈦合金製造主體,一算嚇了一跳,需要5萬噸鈦合金,光這一項材料就要115億元,不過效果也很明顯,那麼大的船,標排卻只有8。58萬噸,還小過尼米茲級航母。
動力方面,用的是6臺華崛動力燃氣輪機,總功率29。22萬馬力,由燃氣輪機發電,然後透過電機驅動整條船,這樣好處很多,結構簡單,需要船員也少,最重要的是,唐剛還有小黃這個逆天的存在,可使它的續航里程大大提高!
專屬飛機方面,取名“空軍一號”,唐剛打算做成電動的,用華研院新研發出的特種電池驅動,參考了蘇俄的安22運輸機和美國的支奴幹直升機,在安22運輸機機背上加了兩對支奴幹直升機那樣的旋翼,使之兼具直升機和渦槳飛機的功能,用途更加廣泛。
專屬戰車方面,取名“海軍陸戰隊一號”,做法就更特別了,唐剛參考的是有“紅色支奴幹”之稱的“上燈一號”,這是一種兼具直升機、汽車、汽艇功能的三棲交通工具,也是電動的,用華研院新研發出的特種電池驅動。(專屬艦船、專屬飛機、專屬戰車的詳細資料和具體引數請看本書的“作品相關”。)
另外,唐剛還設計了“海軍一號”潛艇和“陸軍一號”機甲,受現實條件限制,暫時做不出來,不過設計理念還是很先進的。
海軍一號潛艇參考了日本海自的蒼龍級潛艇,唐剛在設計的時候加入了觀光潛艇和淺海深海捕魚的功能,唐剛這個吃貨對清朝時空沒汙染的海鮮念念不忘。陸軍一號機甲唐剛想借鑑阿凡達裡面的設計,不過太過科幻,近期內根本實現不了。
2015年8月,大唐雄風號航母戰列艦、空軍一號電動飛機和海軍陸戰隊一號戰車都已交付,不過還沒加裝武器,唐剛打算儘快把它們帶回清朝時空,不過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唐剛這個願望沒有實現。
093章 雄起的華研院
這兩年,華研院也發展很快,人員由最初的四五百人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