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下,共扎六座營盤:大營一座,小營五座。營盤四周挖一條深一丈多、寬三四丈的溝,將離半壁山五里遠的網湖水引來灌滿。溝內豎立炮臺十座,再用木柵圍住。溝外密釘五丈寬的一排排竹籤、木樁。林紹璋在富池鎮紮了四座營盤,其佈置大致和半壁山營寨相仿。半壁山頂,架起一座望臺,一天到晚有兵士在上面瞭望,對岸田家鎮和下游富池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上打出的訊號旗。江面上,周國虞指揮的戰船聚集了三百多號,天天在南北兩岸穿梭巡邏,嚴陣以待。北岸也是營寨相連,炮臺相接。田家鎮擺開了一個大戰場,殺氣騰騰地準備一場惡戰。
這天,周國虞從江邊檢查戰船回來,對弟弟國材、國賢說:“我看這江面上的防守還很薄弱,曾國藩水師力量強大,還得想法子控制住江面。”
國材說:“我這兩天也常想這事,要是能把江面封鎖起來就好了。”
國賢說:“有辦法。當年東吳阻擋晉軍,後晉阻擋後漢,都曾用過鐵鎖攔江的辦法。我們何不學前人的樣,也打根鐵鎖將長江鎖住。”
國材說:“這個辦法也並不有效,豈不聞‘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的詩嗎?”
國材的幾句詩一背,國賢垂頭喪氣了。國虞想了想,說:“國賢的主意也可以考慮,當年東吳和後晉的鐵鎖,中間沒有船承受,又只一根。我們改進一下。你們看,可以這樣來攔江。”
第九章 田鎮大捷(2)
國虞拿出兩根木棍,又拿出五六隻碗來,將木棍並排擺在碗口上,說:“我們用兩根鐵鎖,每隔十丈安置一條船,將鐵鎖架在船上,這樣就牢固了。為防止船被水沖走,船的頭尾都用大錨固定。鐵鎖用鐵碼鈐在船上。”
國賢高興地說:“此法最好,為保險起見,每隔三隻船再加一個大木排,那就更穩當了。”
國材也同意了,說:“還加兩根吧,一共四根。”
“再加兩根!”國賢叫道。
“對!用六根,牢牢將長江鎖住,叫曾國藩的水師全部葬在這裡。”國虞重重地拍了下木板,五六隻碗一齊跳了起來。
周氏三兄弟的想法,秦日綱等人都贊成。隨軍的鐵匠們不分晝夜打造。十天後,六根鐵鎖南系半壁山,北拴田家鎮,橫截長江。鐵鎖下共擺二十多隻戰船,八個木排,滔滔長江,猶如繫上六根腰帶,單等曾國藩水師到來,好將他們葬身江底。
二 三國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結良緣
楊載福指揮五營水師作前鋒先天已出發,李孟群指揮五營水師作後衛暫時未動,曾國藩帶著一班幕僚親兵,坐著特製的拖罟,夾在居中的十營水師中,這天起航了。為了議事的方便,彭玉麟也坐在曾國藩的座船上。時已深秋,長江水顯得比春夏兩季清亮。天空萬里無雲,燦爛的秋陽,照射著勇丁們划起的水波,發出白花花的耀眼的亮光。因為是乘勝東下,全軍鬥志旺盛,又在流水的幫助下,船行得很快。曾國藩時而在艙內,時而在甲板上,與彭玉麟、郭嵩燾、劉蓉等人談古論今,意氣風發。目送著兩岸青山向後退去,大家甚是歡快。
黃昏時,近三百艘戰船停泊在葛店。勞累一天,吃過夜飯後勇丁們都早早安歇。彭玉麟看著艙外被夜色籠罩的江水,心裡很不平靜。白天站在船頭,指揮戰船航行之暇,他想起,十四年前,也是在這段江面上,他陪著小姑,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白天不允許他多想,現在,萬籟俱寂,塵囂已息,兒時與小姑青梅竹馬的情景,一幕一幕地浮現腦海。小姑畫眉般動聽的越語,一句一句在耳畔響起。他拿出麒麟梅花圖,輕輕地撫摸,彷彿已墜人愛河,沐浴在小姑的萬種柔情之中。
自喬裝進武昌城後,就一直沒有再畫梅花了,彭玉麟覺得很對不起小姑的在天之靈,於是增添蠟燭,鋪開宣紙,一邊磨墨一邊凝思,腦子裡出現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的,今夜我在船上為小姑畫梅,就畫她站在岸上,伸開雙臂迎接我。不一會,宣紙上出現一幅極美的畫面:水邊,一株枝幹秀逸的梅樹斜倚在草坪上,兩支長長的枝條向水面伸去,水面上漂浮著一隻小小的烏篷船。為慶賀武昌的克復,也為祝願田家鎮的勝利,彭玉麟破例調了一點丹砂,給那幾朵綻開的梅花點了紅。彭玉麟拿起畫自我欣賞,對畫的構思頗為滿意。
“雪琴,你又在畫梅花了。”彭玉麟回頭一看,曾國藩笑容可掬地站在身後。
“哦,是滌丈,快請坐。”
曾國藩在彭玉麟的對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