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北京,著手調集兵馬糧草,強迫數十萬農民離開田地、家鄉和親人,即將發動對蒙古部落的第一次北征……
在許許多多這樣的事實面前,我們再去拜讀《聖學心法序》的大哉煌言,能不充滿作嘔之感?
“向也,南征北討,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鉅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向也,料差日繁,飢者弗食,土木屢作,勞者弗休。養官馬者或鬻子以償駒,佃官田者或典妻以納稅。”此時,復以黃澤奏摺所提出的指控,與《聖學心法序》的自我標榜相對照,你無法不驚訝於兩者間的反差,是如此懸殊和刺目。
你心底將浮現出一個字眼———只能是這個字眼:偽君子!
十足的壞蛋,至少比十足的偽君子要好些。
至少,十足的壞蛋並不會在禍害人間的同時,還額外向世界和歷史索取名譽。
【註釋】
①故事大致說,杜太后病危時,召見趙匡胤,命其傳位於趙匡義,再傳趙廷美(趙匡胤四弟),三傳趙德昭(趙匡胤子),理由是“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避免皇帝年齡太小)。趙匡胤依母命,並寫下誓書,放在金匱之中密存。事見《宋史·列傳第一后妃上》《宋史·列傳第三宗室一》。
②③《明史》,列傳第二十五。
④《太祖實錄》,吳元年十月。
⑤《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四。
⑥《太祖實錄》,洪武元年四月。
⑦《太祖實錄》,洪武二年五月。
⑧《太祖實錄》,洪武三年四月。
⑨《太祖實錄》,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10}{11}《明史》,列傳第二十七。
{12}{13}{14}{15}無名氏:《奉天靖難記》,一。稿成於永樂年間,撰者佚名,然當為朱棣指使下結撰,因後之《太宗實錄》卷一至卷九即在其基礎上增改而成。
{16}孟森:《明清史講義》。
{17}朱鷺《建文書法擬》前編,頁四下。
{18}宋端儀:《立齋閒錄》,卷一。
偽君子朱棣(51)
{19}《建文書法擬》前編,頁九下。
{20}《明史》,本紀第四,恭閔帝。
{21}《建文書法擬》附編上,頁二十四,過金陵吊方正學諸臣。
{22}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革除。
{23}《野記》二。
{24}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
{25}《建文年譜》,卷一。
{26}對此,李贄《續藏書》卷五有評語,極好:“然在建文,但可謂能長養死難之人才,而不可謂能長養輔弼之人才也。”方孝孺等一身正氣,但作為政治家卻都不甚高明。
{27}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革除。
{28}黃佐:《革除遺事》,一。
{29}朱睦:《革除逸事》,卷二。
{30}史仲彬撰、徐興抄:《致身錄》。
{31}有兩種說法,一說朱允炆城破後在宮中縱火自焚,一說乘亂出宮流亡。
{32}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33}談遷:《國榷》,卷十二,惠宗建文四年壬午。另據《續藏書》,“遜國名臣”條目之下,單單有名姓者即近二百人,尚有四百餘人沒有留下姓名。
{34}{35}《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
{36}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冊,176頁。
{37}《春秋左傳正義》,卷十六,杜預疏,孔穎達注。
{38}《論語·衛靈公》。
{39}{40}《論語·泰伯》。
{41}《明史》,列傳第二十九。
{42}{43}大嶽山人:《建文皇帝遺蹟》。
{44}《明史》,列傳第二十九。
{45}朱彝尊:《明詩綜詩話》(《靜志居詩話》)。
{4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奸臣。
{47}孟森:《明清史講義》。
{48}{49}《明史》,列傳第二十九。
{50}《明史》,本紀第八,仁宗。
{51}《續藏書》,卷五。
{52}平天冠,原系古代冕冠的一種,用於祭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