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發展,注重國家財富的積累,在她統治期間,英國的羊毛生產和海外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這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伊麗莎白鼓勵海上冒險和海外貿易,這既為英國積累了財富、開拓了殖民地、發展並建設了海軍,又為英國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和海上霸主做好了準備。
第三,伊麗莎白培育了英格蘭的民族精神。亨利八世曾經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做到“不屈服於任何人”,“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確實做到了這一點。英國曆史上曾經多次被他國侵略,有著慘痛的歷史遭遇。因此,英國人普遍希望擺脫他國干涉,獨立自主,建設自己的民族國家,伊麗莎白的種種政策促成了這一夢想的實現。伊麗莎白的母親安妮·博林是個地道的英國女子,因此,伊麗莎白一世的血管裡流著純正的英格蘭人的血液。伊麗莎白視英格蘭為她的一切,她比其他任何統治者都更好地代表了英格蘭。女王的獨身,也被英國人看做英國擺脫任何外來干涉的象徵。在“伊麗莎白時代”,英格蘭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同莎士比亞一樣,伊麗莎白女王逐漸成為英格蘭民族精神的象徵。
在伊麗莎白的所有貢獻中,留給世人最大的啟示,並不是她的政治手腕和文治武功,而是她的寬容與為國獻身的精神。女王對國家的治理更善於依靠智慧而不是憑藉暴力,表現出更多的寬容而不是專制。作為封建君王,伊麗莎白當然無法避免其歷史侷限性,但伊麗莎白造就了統一強盛的英國。在當今社會,人們常常強調民主和法治,然而民主的真諦不只是少數服從多數,還包含著對少數派的寬容和尊重。其實又何止是在政治中,即使是在人與人的日常交往中,我們也要多一些寬容,造就一種和諧,造就一份融洽。伊麗莎白為國獻身精神更是值得稱道,為了國家,她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婚姻,“只嫁給英格蘭”的豪言壯語感動和激勵了無數的英國人。伊麗莎白一生孤獨卻留給後人一個強大的英格蘭。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中,後人應當從伊麗莎白為國獻身的精神中有所感悟,如果人人都能以此激勵自己,我們國家必定會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上帝派來的“太陽王”……路易十四(1)
路易十四是法國曆史上自查理曼大帝以來最優秀的君主,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在他漫長的72年帝王生涯中,法國達到了封建專制集權統治的頂峰,王權如日中天,路易十四以“太陽王”名揚天下。
路易十四的一生充滿了榮耀和輝煌。他出生之際就被譽為是“上帝的禮物”,年僅4歲就登上了帝王的寶座。野心勃勃的議會和桀驁不馴的貴族先後叛亂,路易十四被迫兩度逃離都城,品味顛沛流離之苦。天賦異稟的路易十四很快錘鍊了超乎年齡的成熟,以遠見卓識的睿智承擔起了國家賦予他的使命。為了謀取國家利益,他不惜犧牲甜蜜的熱戀,締結政治婚姻。他領導法國對外擴張,所向披靡,戰爭輕鬆如旅行,歐洲各國無不膽戰心驚。他大權獨攬,加強中央集權專制主義,順應時代潮流推行重商主義,奠定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基石。他獎掖藝術,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濃郁的浪漫氣息瀰漫法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路易十四的功績越顯赫,他的敵人就越多。在統治後期,他幾乎是在以法國一己之力抗衡聯合起來的整個西歐,最終透過戰爭為子孫贏得了珍世王冠——富庶的西班牙。他在困難時期體現出來的鎮定和勇氣更是令人敬佩。
哲學家萊布尼茨讚揚路易十四時毫不吝嗇溢美之詞:“一位偉大的王者,是我們時代公認的榮耀,是後世可望而不可及的。”阿克頓勳爵同樣高度評價說:“他是現代國王中至今為止最有能力的人。”路易十四不僅擴充套件了法國疆域,還將法國造就成為世界一流國家。在路易十四的睿智領導下,法國邁開激越的步伐走向了近代。
危機之後還是危機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三和安娜王后的長子出生了。法王路易十三在結婚後20餘年一直沒有子女,人們都在為他死後沒有繼承人深感憂慮。沒人想到年邁的路易十三在垂暮之際還能得到小王子。這個意外被認為是一個奇蹟,不僅皇室成員滿懷喜悅,全法國人都為之高興。他們形容小王子猶如層層烏雲中升起的太陽,為法國帶來了全新的希望。人們讚美他是“上帝的禮物”,全國各地的慶祝活動層出不窮。
路易自小生活在母親身邊,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當時,歐洲的皇室家族都流行將小孩交給僕人撫養。然而,安娜王后對得之不易的王子倍加珍愛,強烈的母愛讓她決定打破慣例親自養育王子。安娜王后與小王子幾乎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