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他就屬於這世界1%不到的那個群體;那麼,所謂的努力和奮鬥貌似是不必要的。他無需努力,因為原本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他無需奮鬥,因為原本他已經無所不有;他無需掙扎,因為原本他面臨的是程度最輕的侷限。然而,就算是他們,也往往不得不努力,並且還要加倍地努力;不得不奮鬥,並且還要加倍地奮鬥。起碼,對這些處於頂部的人來說,保護屬於自己的資源本身就已經艱鉅無比;並且,資源越多工越艱鉅;資源多到一定地步,保護任務就可能性命攸關……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另外,他們更需要心智上的成熟,這也是物質上的豐足帶來的必然結果之一。所以,現實生活中,富家子弟往往並非像他人想象得那麼沒出息,因為所有的現實條件都迫使他們更加努力,只不過,努力的方式可能不一樣罷了。
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富蘭克·H·奈特(Frank H。Knight16)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這是個嚴肅而重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能透過認真思考而理解並接受道理:無論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氣接受這樣的現實麼?
然而,接受這樣的現實,並不意味著說我們就從此沒必要努力了。其實,所有的人都需要努力。只是,強調努力和奮鬥挺可笑的而已。每個人都面臨著自身一定的侷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並且分佈很不均勻”,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奮鬥、掙扎,無論是誰,無論他原本是什麼樣子。接受現實實在是太困難,因為,每接受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的時候,總是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可能更加難以接受的現實。所以說,這世界沒有什麼比接受現實更為困難的了。另外一個煩惱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儘管“努力”是必須的,應當的,但可惜卻不是天生的。每個人天生所擁有的是與“努力”相悖地一個習慣……“懶惰”。
除了“天生的懶惰”這個阻力之外,還有一個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的“最終的困難”究竟會困難到什麼程度。人們常常慨嘆體育比賽的殘酷。百米田徑賽裡,第一與第二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零點零幾秒;在跳水比賽裡,金牌和銀牌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零點零幾分;在跳遠比賽裡,冠軍和亞軍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一厘米不到的距離……那一點點的差異竟然給選手帶來的是天地之差……太殘酷了。
可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就會知道那所謂的“一點點”的差異究竟有多麼驚人。形象一點講,在任何學習過程中,如果把進步程度投射在Y軸上,把學習所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投射在Y軸上,往往與“對數曲線”非常類似:
透過這個曲線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在最初的狀態中,一個人只需要花費一點點的時間精力,就可以獲得很大的進步;然而,隨著進步程度的增加,再進步一點點,往往需要投入相對極大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說,那些冠軍與亞軍之間的差異(Y軸上的差異),實際上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小,因為,從X軸來看,X軸上要有很大的差異才能造成Y軸上明顯的卻又很小的差異。
所以說,我們不應該被人鼓勵了才去努力。努力是應當的。無論有沒有人鼓勵,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當然,在任何努力之前應該先確定目標是否現實。有些人與眾不同,他們不僅一貫努力,並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來自於他們認真的觀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終的困難遠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難。
5。 e 最浪費時間的錯覺……我是獨一無二的
幾乎所有的勵志書籍裡,都會佈道般地告訴讀者,“你是獨一無二的!”(You are unique! Everybody is unique!)通常這些書籍會引用阿姆拉姆·善菲爾德(Amram Scheinfeld)的那本著名的《你與遺傳》(You and Heredity)中的一段說法:
你是由四十六個染色體互相結合的結果,其中二十三個來自父親,二十三個來自母親。每個染色體裡面有成百個遺傳基因,每一個基因都能改變你整個生命。由於你父母親染色體的組合,形成你如今模樣的機率是三十兆分之一。
然後,接著引申:
因此,我們的確是“不可思議、極為奇妙”的一個組合。因為,縱使你有三十兆個兄弟姐妹,他們還是同你有相異之處,你仍然是獨一無二的。
記得當年我自己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