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他劈頭蓋臉說了句:“我的女兒就得交到您的手下訓練不可!”
這話說得讓徐教練莫名其妙,問道:“您的女兒是誰呀?”
整個一個愣頭兒青!
不過,這種豪爽的性格,如同箭離弓弦,不帶拐彎,直奔靶心,中的稱快!作為女兒,高敏的確從父親那裡師承不少。作為運動員,這樣性格,自也幫助、成全了她不少。性格運動員,如同性格演員一樣,要比本色演員馳騁的天地更為寬廣。針對運動員的性格進行訓練,那是教練員們的學問和本事。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只具備自身良好的條件,而缺乏堅強、豪爽性格的運動員,也許可以取得一次或幾次良好成績,卻難以成為世界級的優秀運動員。
愛吃葡萄的小姑娘:記跳水女將高敏(3)
從8歲開始參加跳水訓練算起,到16歲整整8年,高敏所走過的並不算長卻也並不算短的道路上,荊棘多於鮮花,失敗多於勝利。在她奪得金牌的背後,蘊涵著鮮為人知的艱苦與痛苦。
先來統計一下這幾年她受傷的情況——
1981年,膝蓋受傷。
1982年,肘關節受傷。
1984年,耳膜穿孔。
1985年,由於水拍而吐血。
1986年3月,從10米高臺上跳5237高難動作時,腰受傷,落入水中起不來,是王同祥教練和一個運動員跳下水,把她抱上來的……
一個16歲的小姑娘呀,如果在家中,大概還要撒嬌呢。做父母的知道她小小年紀受過這麼多傷,該多心疼喲!
金牌,就是這樣奪得的。
當她被別人從水中救上來後,腰疼得很,她完全可以休息幾天。可是,第二天,她依然又來到跳水館參加訓練。性格,再一次起了作用,如同槓桿支撐起她瘦弱的身軀,使她咬緊牙關,在體育和人生的交叉點上又往前邁了一步。
讓我們再看看她自己認為最慘的一次失敗——
1985年8月在鄭州舉行的全國青運會上。
1983年,她第一次出國,在紐西蘭舉行的世界分齡游泳錦標賽上,分別奪得12歲組1米板、3米板兩項第一。當時,美國跳水隊總教練李森眉,那個韓國人,長著一頭銀髮的老頭,曾被震驚而預言道:“1988年奧運會,高敏一定能拿跳水金牌!”
可是,這一次呢?事隔才兩年,她竟名落孫山。跳板只得了個第七,連個小六子都沒掛上。而跳臺乾脆得個倒數第一。
當然,這並不是高敏的第一次失敗。1984年,在武漢舉行的全國跳水錦標賽上,她跳臺只得了第十六,跳板在第二十幾名以後了。不過,那一次,她並沒有像這一次這樣難過。她覺得那時自己還小,才13歲嘛。這一次,不同了。她是第一次參加青年運動會。她感覺自己是大人了呀!她怎麼能不難受呢!
偏偏這時候,教練給她送來兩大包葡萄。教練知道她愛吃葡萄,特意去給她買的。教練沒有安慰,也沒有批評,只是把葡萄送給了她。捧著葡萄,她心裡更難受了。這種時候,教練呀,你還買哪家子葡萄呀!
愛吃葡萄的小姑娘:記跳水女將高敏(4)
談起這段傷心史時,我這樣問過高敏:“當時,你哭了吧?”
“沒有。”她矢口否認。
“你騙我吧?”
“騙你幹嗎!我真的沒哭,不信你去問我們教練!”
然後,她又告訴我,不僅這次沒哭,一個月後,在南昌參加全國錦標賽,跳板成績仍不理想,又得了個第七,她依然沒哭。“比賽完後,上廬山我照玩不誤!然後回重慶參加表演賽,觀眾照樣給我鼓掌,對我特好,我特感動……”
她就是這麼個小姑娘。失敗,磨礪了她;失敗以後,對成功更加渴望,更增強了信心。
我問過她這樣一個問題:“看有的報紙介紹,你對勝利充滿信心,說過這樣的話:‘我一定贏’……”
她搖搖頭,回答我:“我沒敢說我一定贏,除非和業餘體校比賽。”說完,她咯咯笑了。
“那你的自信心呢?”
“自信心當然是有的,但不一定要表現出來。我只能說我爭取贏。”
我將了她一軍:“你這不是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她又搖搖頭,頗為認真地回答我:“如果我說我一定能贏,在比賽時我一定砸得噼裡啪啦!”
望著她那副認真、專注的樣子,與平常又說又笑又瘋又鬧的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