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南京地面之責。”該條例賦予留守的權力似乎還很大。但一則條例沒有規定南京留守有財政權力,二則規定“俟南方軍隊整理就緒,即行裁撤”。也就是說,南京留守一職只是一個南方軍隊的善後機關,是一個臨時性機構。同時,中央政府可以用財政權力控制留守府的運作。南京臨時政府始終沒有建立起中央政府應有的權威,也沒有控制地方所必需的財政力量,即使要維持南京一帶的局面,也非常吃力。臨時政府北遷後,黃興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袁世凱完全可以睜一眼閉一眼,看看黃興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來應付複雜的局面,他沒有必要操切從事,激起南方的反抗情緒。當然,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黃興是南方軍隊的領袖,這是個既成事實,如何運作南京留守一職,主動權還在黃興和同盟會手裡,就要看黃興和同盟會方面的政治意向和對形勢的判斷了。
辛亥革命黨人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其實都還很幼稚,他們處在傳統革命和中國近代革命的過渡時期,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都只是初級水平。南京開國以後,孫中山、黃興動員了一大批軍隊到南京來,還在南京地區大量招兵,擴軍備戰。但事實上這些軍隊的素質很差,章太炎批評說:“南京招募之師,大半乞兒車僕。”這樣的軍隊,表面上熱鬧,實際上是為了吃飯而來。黃興從武漢指揮戰爭的經驗中知道,他是無法動員這樣的軍隊進行戰鬥的。南方的軍隊膨脹太快、太多而又無用,估計總額達到了80個師,遠遠超出了當時各省的財政支付的能力,因此,各省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壓力。在南京一帶,陸軍部就直接掌握了16個師,以及一些雜編部隊,總數達20萬人。南北和議成立後,這些部隊已經無用武之地,成為財政的沉重負擔。《民立報》的編輯、記者,一心想著與袁世凱一起和平建設,批評南京陸軍部說:江南各地,到處都是兵,軍官的數目多得像毫毛一樣。陸軍部不僅不知道這些兵夠用不夠用,而且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兵。調查沒有辦法,遣散也沒有辦法;編制這些軍隊,又不好編這個不編那個,軍隊要求發餉,陸軍部不敢不答應。嗚呼!長此以往,可以確定這些兵足以讓我們國家滅亡。
在野的人對當政者進行批評總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當局拿出真正行得通的辦法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黃興並非不知道他面臨的問題,在南京臨時政府結束時期,就在努力整理軍隊。他先後將駐紮在蘇、皖、浙、閩的軍隊編成26個師、5個軍。這5個軍都是北伐集中到南京蘇皖地區的軍隊,第一軍軍長柏文蔚,該軍原是在江蘇的軍隊擴編而來;第二軍軍長徐寶山,土匪出身,駐在揚州;第三軍軍長王芝祥,所部為廣西參加北伐的各支部隊組成;第四軍軍長姚雨平,該軍為廣東參加北伐的軍隊,系廣東新軍所組成,戰鬥力比較強;第五軍軍長朱瑞,該軍為浙江新軍所組成,比較有戰鬥力。4月11日,在南京的贛軍及一部分桂軍因欠餉發生兵變,在南京搶劫。當時部隊供應很困難,甚至吃不飽飯,一些遊雜部隊就很容易譁變。黃興鎮壓兵變後,深知有兵無餉的危險,因而加速裁軍。但裁軍也要錢,黃興沒有財權,就像被放到爐火上烘烤一樣,日子非常難過。他只好以愛國為號召,鼓勵軍人自動離職,幫助新生的國家渡過難關。此後一段時間內,第一軍除留在江蘇的部隊外,柏文蔚出任安徽都督,將部隊隨身帶到了安徽。第二軍歸中央直轄。第四軍解散,一部分回廣東後也被陳炯明解散。第五軍回到了浙江,後來朱瑞出任浙江都督。第三軍的部分部隊遣返廣西,骨幹部隊編成第八師,歸中央直轄。其餘一些江蘇的部隊,後來交給江蘇都督繼續整理。
1.黃興和南京的爛攤子(2)
黃興明明是個厚道人,一心要整理好軍隊,政治上沒有野心,但同盟會的反對派可不是吃素的。他們一直千方百計迫使同盟會放棄政權,非常擔心同盟會在南方繼續擁有軍隊。他們不遺餘力地攻擊黃興有割據東南的野心。袁世凱的親信、參謀次長陳宧就聲稱:留守機關裁撤,民國即號稱統一。黃興本來就對政治趨向消極,經歷了兵變事件,更加對權位失去了興趣,希望功成身退,擺脫嫌疑。他認為:民國已經成立,只能進行和平的政治競爭,黨派之間只是政見之爭,而不希望再發生武力角逐政權的現象出現。何況,中國經過這次革命的破壞,元氣大傷,如果再要經受一次戰爭,中國能不亡國嗎?為了表示他對國家統一的誠意,於5月13日即向袁世凱提出辭職。袁世凱當然求之不得,但也一時找不到接替的人選,不敢操之過急,所以仍予以挽留。5月下旬,黃興和熊希齡在借款問題上發生衝突後,他在財政上已經毫無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