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統一後設彭城縣。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裡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
2、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711 年,唐睿宗任命賀拔延嗣為河西節度使,從此出現了節度使的稱號。後來,朔方、隴右、河東等邊鎮也相繼設定了節度使。節度使是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因此節度使上任時八面威風,皇帝親自派大員為其餞行,屬下州縣官吏,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綵樓高聳,旌旗招展,鼓角齊鳴,節度使騎在高頭大馬上,由武裝儀仗與五彩繽紛的旗幟簇擁而來,象徵著權力的“雙旌雙節”高擎。節度使管轄數州,總攬轄區內的軍事、民政、財政,權力極大。
公元764年,徐州太守李正己尚未擁有徐州之地,與薛嵩、李靈曜等爭奪包括徐州在內的城市,故行營設在徐州附近。當時身為渤海使臣的王誕優雅,*,武藝高強,不僅為渤海的諸王所敬服,連唐朝將軍也希望與其交往。王誕是大欽茂時期派出的遣唐使節。王誕在使命達成後,沒有直接按來路從登州回國,卻南下徐州附近尋訪“李太守”。為此,唐朝才子、著名詩人韓翃的《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少年沽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喜看明時鐘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太守是郡的長官,相當於州刺史。行營,是指軍隊長官外出作戰時的兵營。
平盧節度使南下之後,李正己當上了平盧淄青節度觀察使、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使。李正己長於權術,他殺王玄志之子,逼走外兄侯希逸,經過兩次政變當上了平盧淄青觀察使兼押渤海等蕃使。他又在薛嵩死後,乘李靈曜叛亂之機,將其領地五個州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使平盧淄青節度下領州達15個之多。李正己派兒子與心腹分統各州。安史之亂後,各藩鎮勢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今山東地區儼然成了李氏的一統天下,“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
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雖然平息下來了,但藩鎮勢力卻由此而擴張、鞏固,大有此伏彼起之勢。各地的節度使擁兵割據,他們“收安、史餘黨,各擁勁卒數萬,治兵完成,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 ”,有的還“結為婚姻,互相表裡 ”,而朝廷卻一味姑息,不加治理。他們名義上雖為藩臣,但許可權上早已超出臣子的範圍。到了大曆末年,已經發展到“自署官吏隨意斂賦,甚至可以連兵抵制朝命”。當時的局勢比較混亂;如梁崇義據有襄、鄧、均、房、復郢等七州之地;安史舊將 李寶臣佔有恆、定、易、趙、深、冀六州之地;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陽圖自固;重加稅率,雖曰藩臣,實無臣事 。”再加上吐蕃不斷入侵,西北邊陲,亦甚危 急。特別是河南一帶,受害最重。
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唐代平盧節度使系玄宗朝的九大方鎮之一,肩負著經略東北邊疆的重要任務。安史之亂尾聲時;南遷齊魯地區。平盧淄青節度使是唐代重要的藩鎮,《新唐書&;#8226;藩鎮傳》把它列在魏博、成德、盧龍河朔三鎮之後;位居第四。事實上,安史亂後一段時間裡,淄青鎮兵強馬壯,地廣民眾,在諸藩鎮中“最稱強大”,並且它同河朔藩鎮結黨聯盟,與朝廷對抗,確立了以節度使世襲製為主要內容的割據統治。當初,大曆中李正己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曹、濮、徐、兗、鄆十五州之地,李寶臣有恆、定、易、趙、深、冀、滄七州之地,田承嗣有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之地,梁崇義有襄、鄧、均、房、復、郢六州之地,各聚兵數萬。始因叛亂得位,雖朝廷寵待加恩,心猶疑貳,皆連衡盤結以自固。
公元774年,徐州亂軍逐徐州刺史唐乘。
徐州亂軍佔據徐州城,知春院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老鴇風風火火地招呼著各位軍爺。
知春院的燕子樓也自是紅燈高掛。。。。。。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 白季庚力保徐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