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在盛宣懷和李鴻章的努力下,輪船招商局不但還清了洋債,而且還清了國債。可好日子沒過幾天,危機又來了,以前和太古、怡和兩個老對手所籤的齊價合同到期。本應談判續約,太古、怡和卻毫無誠意,並聯合起來展開了跌價競爭,排擠招商局。盛宣懷制定了“對外表現出姑且與他們應酬的樣子,內部則抓緊招攬客貨生意,準備同他們決鬥到底”的戰略方針。
太古首先在漢口展開攻勢,運費從七八折降到五六折,接著是三四折,最後竟跌到一折、五厘的低度!怡和也不甘示弱,跟著跌到了一折。如此優惠的價格簡直樂瘋了客戶,他們蜂擁而至太古、怡和去運輸貨物,招商局的門庭登時冷落下來。盛宣懷面對壓力鎮靜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認為不可能所有的業務都跑到太古、怡和,總會有因航線不合適等原因的客戶到我們這裡來,招商局的折扣只打到三點五到四折,只要有生意來,我們就座看太古的一折、半折能堅持到什麼時候。他還注意到太古和怡和之間不是鐵板一塊,太古一直就看不起怡和,而怡和負氣對太古不能相讓。盛宣懷決定利用二者之間的矛盾,聯合怡和對付太古。他始終堅信,做生意以贏利為主,沒有哪一家公司會離開“利”空談“義”。太古的折扣以排擠招商局為主,談不上贏利,絕對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總結商戰的經驗說:“能戰然後能守,能守然後能和,沒有不能戰不能守就和的道理。古人說得好,只有勢均力敵才有和談的基礎,如果我們事事遷就,委曲求全以求和好,他們見我們底虛了,必定要提出許多非分要求,那樣我們就勢必吃虧才能求得和議。”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輪船招商局(4)
最後的結果是太古、怡和坐到了談判桌前,與招商局再一次簽訂齊價合同。齊價合同簽訂後,招商局的贏利猛增了二十多倍,以後更是逐年穩步上升。輪船招商局經過官商的共同維持、李鴻章和盛宣懷的共同努力,終於在自己的國家站穩了腳跟,和外國輪船公司爭利了,這正是李鴻章開辦民用企業的目的。
李鴻章對盛宣懷的工作很滿意,然而他更滿意的還是自己首創的“官督商辦”企業形式的成功。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權自我操”(1)
李鴻章急著要在中國修鐵路,以加強各地的經濟往來和文化聯絡。比李鴻章還要著急的是西方列強。鴉片戰爭後,各國紛紛來到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擴張勢力。二十七家外國洋行聯名向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提出修築一條從上海到蘇州的鐵路的建議。洋行代表們甚至想好了鐵路公司的名字——“蘇州上海火車局”。李鴻章最初極力反對在中國修築鐵路。他在1867年曾經斷言:“電線(即電報)和鐵路這兩種洋玩意兒對外國大大有益,對中國則大大有害!”可沒過幾年,李鴻章就改變主意,認為“電線、鐵路是絕對有利益的事,我們必須仿照外國修建!”當二十七家洋行向李鴻章提議時,李鴻章態度明確:“只有中國人自己創辦和管理鐵路,才會對中國人有利;中國人堅決反對僱傭許多外國人;一旦因築路而剝奪中國人的土地時,將會引起極大的反對。”李鴻章反對的不是修鐵路本身,而是反對由外國人修,堅持由中國人自己來修,用他的話說,叫“權自我操”。
英國怡和洋行煞費苦心地聘請了一名曾在印度修建鐵路的英國工程師,叫邁克·唐納德。他向李鴻章提供了一個修築中國鐵路的綜合計劃。這一計劃以長江商業中心——漢口為圓心,東到上海,西經四川、雲南達印度,南抵廣州等地。他們想藉這一計劃說明,外國人在華修築鐵路,並非只為擴大自身貿易,同時也考慮到為中國建立一個完整的鐵路運輸體系。然李鴻章仍堅持己見,英國人再次碰壁。李鴻章拒絕外人在華修鐵路,就是怕洋人以鐵路為基礎,控制中國的交通。
然洋商並未輕言放棄,一計不成,再施一計。這次他們採用了引蛇出洞的策略。美國商人杜蘭德出面在北京宣武門外建了一條一里多長的簡易鐵路。這條几百米長的鐵路並沒有實際效益,只是用來作個廣告,讓沒見過鐵路的清政府和中國人看看它是多麼的先進和方便,且根本不可怕。這個鐵質的龐然大物一經開動,“嗚”的一聲鳴笛,先把人嚇一跳。接著就“咔嚓咔嚓”發出巨大聲音,驚得雞飛狗跳,行人膽戰心驚,甚至附近房屋和地面也跟著震動起來,簡直要將安息地下的祖先也驚得跳出來。最讓中國人不信服的是,所謂火車根本沒有想象中那麼快,笨重地逛蕩著,半天還停留在視線裡,甚至還不如馬跑得快。清政府下令立即拆毀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