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1918年11月11日,被打敗的德、奧同盟國簽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1月,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袁世凱同日本帝國主義訂立的“二十一條”賣國條約,歸還大戰期間被日本搶去的德國在山東的各種權利等項要求。但是帝國主義仍把中國看成一個殖民地。會上否定了中國的合法權利,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非法權益和膠州灣租借地交給日本。
中國正義要求遭到“和會”拒絕的訊息傳到中國後,激起了愛國學生和各界人士的無比憤怒,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五四”愛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世界性侵略戰爭,後來發展成為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各帝國主義國家陷入困境。這時他們為了轉嫁國內矛盾,向外進行侵略擴張,爭奪霸權。1931年日本侵略者侵佔中國的東三省,1936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了震驚中外的“蘆溝橋事變”,中國開始全面抗日戰爭。1939年7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十年之多,世界上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捲入戰爭。在戰爭中傷亡達五千多萬人,若加上死於戰爭而引起饑荒及其它災害的人數,傷亡約有上億人。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暴力行動。戰場上只有勝負,沒有道理可言。至於誤傷平民又有誰去追究?哪一場戰爭傷害最大的不是平民老百姓?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至於八年抗日戰爭,如果軍隊傷亡數百萬上千萬,而老百姓的傷亡則是他們的幾倍,甚至是十倍。又有誰對他們負責和賠償呢?!最後,還不是老百姓痛苦無奈的默默承受了戰爭惡果。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一直不太平。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區域性戰爭,以及一個國家內部的政治派別之間發生的爭權奪利的戰爭,始終是沒有停止過。
從上個世紀中葉起,1950年6月開始的朝鮮戰爭,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發生的中東戰爭、越南戰爭、柬埔寨戰爭和八十年代的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九十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二十世紀末的南斯拉夫戰爭,以及年復一年,世紀接世紀曠日持久的中東戰爭……
二次世界大戰後,六十年來戰爭在不斷地發生,亞洲有戰爭,非洲有戰爭,美洲、歐洲都有戰爭……戰爭……戰爭……唯獨缺少和平。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2001年新千年伊始就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次年就發生了捉拿本。拉登、追剿塔利班頭目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3月再次發生了推翻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而中東地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發生了爆炸恐怖活動和以色列定點清除巴勒斯坦哈馬斯精神領袖的行動。仇恨報復,報復仇恨,恩恩怨怨何時了,殘酷暴戾的戰爭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夠終止,世界上哪年哪月方可得到和平?
萬能的真主啊!
仁慈的上帝啊!
法力無邊的佛祖啊!
以及宇宙中神通廣大的各路神靈,您們為什麼不站出來制止那些罪惡的戰爭,以避免生靈塗炭,家破人亡,人類的毀滅,減少人們的災難發生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九章 驚魂未定 夢斷臺灣(六)
現分卷號:200
現分卷名:上部
現節回名:
章節內容:
第十一節
1949年9月11日下午,我們幾十家軍人家眷由基隆海港碼頭登船,在一個秋風苦雨、陰沉沉的天氣裡離天了臺灣。碼頭上還有許多其他家眷,至於他們的船駛向哪裡,在大陸何處停泊靠岸,我們不得而知。
當時,人們心情沉重,情緒頹廢,如同登船時陰雨如晦的天氣一樣陰沉而暗淡。她們憂愁,苦悶、惆悵似乎丟了魂的一樣,不知如何應付這眼前的厄運!那時,人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