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個風和日麗,草木釋芳,鳥語花香的清晨,我們七、八家眷屬,有的帶著孩子,共計二十多人同租一條木船,由定海城出發前往普陀山朝拜大慈大悲的神佛。
藍天瀚海,銀浪碧波,水天一色,心曠神怡!我們乘坐的小船彷彿行進在自由的“天國”裡……
當船行駛到離普陀山還有二、三里遠的海面上的時候,人們就可以看到陽光普照的普陀山。島上的廟宇依山而建,紅牆彩瓦金光燦燦。它隱現在鬱鬱蔥蔥的松林之間,宛如一棵翠綠的寶石鑲嵌在碧波萬傾的東海洋麵上。美麗的奇景如同仙境一般,不愧為名符其實的“海天佛國”。
此時島上前來進香的人已經絡繹不絕,朝拜普陀寺廟的人貧富皆有。富者所祈金錢萬貫,福祿長壽,錦上添花;窮人所求粗茶淡飯,布衣遮體,能夠解決溫飽已經是心滿意足,謝天謝地了!
我們二十幾人,棄船上岸,前往山上朝拜眾神。先後參拜了慧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而後還看了觀音洞、梵音洞等名勝。人們每到一處就焚香膜拜,祈求法力無邊的佛祖,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廣濟人生,消災袪病,降福於民,拯救她們這些苦難的人們脫離苦海,儘快結束這種無止無休的逃難生涯……
而我們四、五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們向眾神磕了無數個頭。
下午,我們登船返回定海。由於人們拜了佛祖許了願。認為以後就會有眾神保祐,會帶來福音,似乎有了好的轉機,就有了希望。人們的心情比剛來時也就感到輕鬆得多了,順風疾駛的船上,不時響起了平時人們少有的笑聲!
在船上年紀最大,經驗豐富的要數河南的王大媽,當年在臺灣基隆“軍官招待所”裡就是在她的指揮下,才搶救了苗大姐吞金尋死的性命。
她是個心直口快,好助人為樂的人。今天和大家一同去拜了佛祖,心裡非常高興,更是談笑風生。她當著大家的面對我母親說:“梅姐!你家瑜兒長得五官端正,濃眉大眼,天資聰穎,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母親笑了笑說:“謝謝大媽的誇獎!但願他以後不要像我一樣一生中那麼多的坎坷。”
過了一會,我們的船就駛回到定海。
人生如竹,有許多的節。
這些節口如同諸多的人生禮儀。原始民族,部落民族如此,文明人、現代人更是如此。觀念人生史的藍圖有許多十字路口……禮儀人生史的街頭不停地閃爍著紅綠燈,你要成長,要走完這人生的旅途,要在既定的群體中生存,你就必須透過。
當你被孕育成熟,躁動於母腹,要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親朋送來了催生禮,家人……甚至開啟家門、院門、城門幫你“透過”;當你拖著羸弱的身體在襁褓中度過一週年的時候,父母抱你去寺廟,把你託付給神佛,以使魂魄不全的你“透過”多災多難的幼兒時期;當你長成的時候,家長鄭重地給你加冠取字,由此你“透過”一個人生節口而進入成年期,“透過”婚禮,你取得了為夫(妻),為父(母)的資格;“透過”畢業典禮,你拿到大學畢業證,取得了社會通用的一種資格憑據;“透過”宣誓你加入某一團體、黨派;“透過”就職典禮,你登上總統的寶座,享受憲法賦予的所有權利。反之,假如你沒有行割禮,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個男人,在與女性的交往中畏首畏尾,無所適從;假如你沒有慶祝八十大壽,你會不由地感到總會有什麼不幸降臨,邁不過哪個“檻”去;假如……假如……你必須“透過”,幫助你“透過”的“手續”就是五花八門的人生禮儀。(喬繼堂《中國人生禮俗大全》)
上述也可能是上個世紀初或上個世紀中葉所發生的事情,繁鎖的人生禮儀伴隨著人的苦難的一生。
而今到了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新生事物、新鮮事情、新的名詞、外來詞語將會越來越多……
什麼下海、下崗、待崗、打工、馬崽、牛仔;“公司”、“中心”、“集團”、老闆、經理、總裁、董事長等等,五花八門,不斷翻新、應有盡有。
當今,在這個商品經濟的社會,人們相互競爭,金錢主導著成敗的世界裡,如果你得罪了公司的經理、總裁,他會讓你下崗,炒你的魷魚,敲掉你的飯碗,毀了你的生計。沒有工作,沒有錢,沒有飯吃看你還“牛”什麼?在這個金錢能辦事的社會里,你既買不起房子又沒有飯吃也不會有哪個妙齡女郎、小夥子愛你,就連單身公寓也不會讓你住下去,可能你就會流落街頭,向人行乞,最後淪為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氓無產者……”。
電子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