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抗戰期間,由東向西流亡到大西南的人們,經過一場浩劫終於迎來了勝利。此時人們像江水一樣又由西向東流去。那些達官貴人、軍政要員、商賈富豪飛往滬寧、蘇杭等地。而還有成千上萬的難民扶老攜幼,成群結隊,紛紛從陸路、水路返回離別已久的家鄉。有的流向江東,有的流向中原……
1946年3月,我們十幾家軍人家眷合租了一條木船,自重慶沿江順流而下,穿三峽過洞庭,經武漢到南京而後回到安徽蚌埠。從此,結束了抗戰期間流落大西南四年的逃亡生涯。
然而,就在這次從巴山蜀水返回江東的途中,卻發生了一件小勤務兵自殘的事情。當時的悽慘情景,雖然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是我未因時光的消失,年頭的久遠而淡忘。在那皓月當空的子夜時分,我會突然被歷史的惡夢所驚醒,往事歷歷在目,像舊電影一樣越發清淅的在我腦海再現,彷彿發生在昨天。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 西辭川渝 船泊東吳
第一節
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華兒女。與此同時,滾滾東流的江河水也飽含著世世代代炎黃子孫的血和淚。佐證了華夏民族的榮辱與興衰!
長江從青藏高原浩浩蕩蕩奔流萬里到東海,先後流經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十個省市。全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它是我國第一長河。
她發源於青海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峰(海拔6621米),這裡冰川高懸,冰塔林立,冰雪融水哺育著長江的最上源——沱沱河。其下稱通天河,她在玉樹附近,流出青海省境稱為金沙江。
金沙江流經橫斷山區,兩岸有許多高山聳峙的峽谷深在3000米以上,而江面只有幾十米寬,峽谷幽深,水流湍急,兩岸絕壁摩雲,飛瀑高懸,奔騰咆哮,響聲如雷,它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
金沙江流到四川宜賓開始稱長江。從源頭到宜賓長3500公里,落差6000米,幾乎佔長江落差的百分之九十。四川宜賓到湖北宜昌之間習慣上又稱川江,它接納了岷江、嘉陵江、烏江等支流,水量持續增大,巨大的江流,浩浩蕩蕩,衝向神秘的三峽。萬里長江風景線上瑰奇秀麗,雄險壯觀的景色,當首推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白帝城,東到宜昌南津關,包括矍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總長193公里。三峽兩岸群峰巍聳,陡崖峭壁,山岩突兀,怪石嶙峋,江面狹窄,峽谷幽深,水流湍急。整個峽谷猶如天然畫卷,瑰麗奇豔,風光無限,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名勝區。
1946年3月上旬,在一個雲霧迷漫的早晨,我們十多家軍人家眷聚集到重慶朝天門的碼頭上登船,開始了由四川重慶沿江順流而下,千里迢迢返回江東的曲折航程。從此結束了抗戰時期逃亡大西南四年苦難深重的流浪生活。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沂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險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滎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衰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尤其在那陰雨連綿,數日不見天晴的日子裡,狂風怒號,江浪排空,烏雲密佈,山嶽潛形;若到傍晚,夜幕降臨,時有狼嚎猿啼,峽谷迴響,久不絕耳。此時三峽的夜晚顯得更加淒涼。
半個多世紀前長江上游航線上,由於多年戰亂導航設施陳舊落後,三峽又是川江航道的咽喉。這裡山高峽窄,灘多流急,自古以來被視為航行險途,常有觸礁翻船事故發生。
若是冒險行船以至於釀成船翻人亡的悲劇。因此,當年我們乘船經過三峽就是晝行夜宿。正逢三峽枯水期,在行船中並未出現李白《早發白帝城》詩中所描寫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航行速度。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滾滾長江東逝水,人生百年恍如夢!
當年西辭重慶,穿三峽過洞庭返回江東的旅途情景,皆成往事。坎坷人生,往事歷歷。在那久遠的童年人生旅程中,曾發生了一件小勤務兵自殘的事情。此事雖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在我的記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