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被大肆宣傳的出訪在公眾看來似乎是表明在美國實際上有兩套對臺政策,麥克阿瑟的和杜魯門的。事實上,雖然兩者的本質沒有任何區別,但麥克阿瑟向蔣介石拍胸脯保證要保衛臺灣的行為太過於赤裸裸,特別是,他作為一名美國戰地指揮官有什麼資格決定國家外交?杜魯門作為總統的權威受到極大的冒犯。不久,麥克阿瑟又在致國外戰爭退伍軍人的電文中大放厥詞,宣稱臺灣對美國的意義重大,必須加以保衛,杜魯門更加忍無可忍了,要求麥克阿瑟收回這一電文。
第四章 “聯合國軍”悍然越過三八線(2)
8月30日,麥克阿瑟接到總統的一封信,該信稱:
“美國沒有侵犯中國的領土,美國也沒有對中國採取侵略行動。……美國的行動對福摩薩的部隊和大陸上的部隊都是不偏不倚的中立化行動。我們對福摩薩不抱任何企圖,而我們的行動也不是為美國謀取特殊地位的任何慾望而引起的。
“……該島的現實地位是,它是由於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勝利而取自日本的領土。與其他相類似的領土一樣,在沒有采取國際行動來決定它的前途之前,它的法定地位不能確定下來。中國政府受盟國的委託,接受該島日軍的投降。這就是中國人之所以現在在那裡的原因……”
對於這封邏輯不通,充滿狡辯,謊言連篇的信件,連麥克阿瑟都看不下去,它對臺灣地位的表述完全是胡說八道。1943年12月1日,分別由羅斯福總統、蔣介石和丘吉爾首相代表的美國、中國和英國之間在開羅締結了一項協定。其部分內容如下:σ米σ花σ書σ庫σ ;http://__
“……剝奪日本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在太平洋上掠取或侵佔的一切島嶼,並把日本從中國竊取的領土,如滿洲、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
麥克阿瑟挑出這個毛病,認為:“這是福摩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歸還給中國的理由。沒有必要再來解決福摩薩的歸屬問題了;就我們方面說,中國是根據開羅協定的條款擁有福摩薩的。”在他和杜魯門的爭鬥之中,這是一個有趣的插曲,麥克阿瑟由於同情蔣介石,無意中捍衛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這樣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
當然,對於麥克阿瑟來說,目前比同杜魯門的爭議更重要的是,奪取戰場上的勝利。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後不久,麥克阿瑟即開始考慮從後方對人民軍展開打擊,他要求呼叫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團,事實上,要保衛釜山顯然也需要海軍陸戰隊。
7月10日,海軍陸戰隊司令繆爾·舍菲爾德中將拜訪麥克阿瑟。麥克阿瑟一邊來回踱步,一邊解釋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門口旁邊有一幅遠東地圖。
“我希望我能再次指揮海軍陸戰隊第1師,”麥克阿瑟說,“我有事讓他們做。”他停止踱步,用他的玉米芯菸斗戳著地圖,“我讓他們在這裡登陸……在仁川”。他指著釜山西北240公里處的一個港口,它東距漢城只有50公里。舍菲爾德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建議他要海軍陸戰隊一個整師的兵力,而不是要一些小單位並讓他們逐步參戰,舍菲爾德回答說:“將軍,您為什麼不向參聯會提出這種要求呢?”
第四章 “聯合國軍”悍然越過三八線(3)
麥克阿瑟的確提出了要求,但是對得到海軍陸戰隊一個整師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參謀長聯席會議對他的登陸建議並不感興趣,據記載,布萊德雷說兩棲突襲的事不會再次重演。杜魯門一向不喜歡海軍陸戰隊,他曾經直言不諱地對一位國會議員說:“如你所知,海軍陸戰隊是海軍的警察部隊,只要我還擔任總統,海軍陸戰隊就必須繼續擔任這個角色。”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仍然疑心重重,他派埃夫里爾·哈里曼擔任特使,前去調查第一大廈的實情。這次麥克阿瑟到東京羽田機場迎接來訪者,麥克阿瑟是絕少這麼做的,因為哈里曼是他30年前就認識的老相識。
在接下來兩人的會談中,麥克阿瑟斷言,關鍵是要迅速取得軍事勝利。戰爭時間拖得越長,中國或蘇聯參戰的危險就越大。此次戰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下一個冬季來臨之前”消滅人民軍。在朝鮮山區進行冬季作戰不僅會有大量傷亡,而且會一事無成。但是如果他能得到他想要的增援部隊,包括整個海軍陸戰隊第1師,他就能消滅人民軍。最後他用富有感召力的緩慢語調做出總結:“我不相信一個像美國這樣大的國家不能按我的要求提供這麼微不足道的一點增援。告訴總統,如果他給我這些增援部隊,我將乘風破浪於9月15日在仁川登陸,我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