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壺村,但他照常沒有下車走一走,而是開車繞著村裡跑一圈。
此前一天,黃光裕得到了廣東省高層的接見,廣東官方媒體《南方日報》通稿寫道:國美集團經過20年的奮鬥,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家電營銷企業,這是家鄉人民的驕傲。
但隨後黃光裕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中。2008年11月19日,廣州媒體記者收到匿名手機簡訊,內容是:“國美老闆黃光裕和財務總監周亞飛已於週一(17日)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至今無下落。黃的老婆杜鵑和一主要財務人員已潛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
直到一週後,“黃光裕被抓”訊息才有官方說法。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辦在11月27日證實:黃光裕因涉嫌經濟犯罪,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調查,但沒有透露更多的詳情。翌日,又傳來黃光裕的哥哥黃俊欽被警方帶走調查的訊息。
2009年4月28日,有訊息稱,黃光裕在看守所自殺未遂。據稱,因經濟問題正接受調查的黃光裕因不堪壓力,在北京的看守所內自殺,幸被警員及時發現才免於一死。
和黃光裕一起接受調查的,還有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黃松有、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及中關村原事長許鍾民等人,而他們,都是潮汕幫中的“翹楚”。
老實終久在,銅錢出苦坑(1)
潮汕人做事,重交情,講義氣,崇尚“愛拼才會贏”的奮鬥精神。
黃光裕是典型的潮汕人,少小窮苦,初中輟學,1985年,16歲就和年長他三歲的大哥黃俊欽從中國最南端跑到最北端的內蒙古闖蕩世界。
淒厲的北風吹拂著黃光裕高揚的頭顱,黃光裕和他一兩百年前“一條水佈下南洋”的祖先一樣,如果不能出人頭地,或許一輩子都不會返鄉。
“銅錢出苦坑”,許多年以後,當已經成為內地首富的黃光裕回憶那段隻身闖蕩江湖的日子,表面輕鬆平常。
《南方人物週刊》的記者問道:“還記得北京珠市口你那家不足100平米的小店嗎?你後來還回去看過它嗎?每次都有很多感觸吧?”
黃光裕說:“唉,過去的事,都化了。你突然問起來,我也想不出該說些什麼。不可能一點感情都沒有,好歹也花了好幾年時間,在那裡辛辛苦苦的。不過那個房子現在不在嘍,路面拓寬了,要找得到馬路中間找去了。我已經沒什麼激情去回顧往事了,那裡又不是我的精神支柱。”
記者又問:“你的事業現在做得這麼大,你覺得自己已經實現理想了嗎?你當年和哥哥一起親手賣電器,那時的理想又是什麼?”
黃光裕說:“賣服裝的日子是事業的一段過渡期,一閃而過。所謂目標和理想,也是時時在調整。當時的理想,就是力求做得更好,至於到底做成什麼樣,心裡也沒有明確的概念。退一步說,我已經實現了理想,進一步說,還差得很遠。但我對自己還是滿意的,因為我想就算出去打工,我也能養活自己。如果說我有什麼遺憾,那就是我從來沒有打過工,人生應該多些經歷才好,我就沒這經歷。”
17歲的某一天,黃光裕突然找來一張全國地圖,一臉茫然地問大哥黃俊欽:“中國哪個城市的個頭最大?”
黃俊欽說:“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都夠大的。”
於是在某個午夜,發誓要闖出名堂的黃光裕在轟隆隆的火車聲中,來到了中國最大的城市……北京。
睜開惺忪的睡眼,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黃光裕像他日後獲得超級男生的老鄉陳楚生唱的歌《有沒有人告訴你》一樣:“當火車開入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從來就沒有見過的霓虹。看不見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聽見有人歡呼有人在哭泣。有沒有人曾告訴你我很在意,在意這座城市的距離。”
腳剛踏上北京的土地,一個三輪車伕就跟這位未來的首富開了個玩笑。已經是夜晚時分了,急於找個地方歇息,黃光裕就隨手叫了一輛三輪車,讓蹬車的師傅帶他找個近一點的旅店。
這個三輪車伕倒是很賣力氣,拉著他跑了將近一個多鐘頭的路,才在一家旅館的門前停住。第二天黃光裕醒來,嘿,這不就在火車站的正對面嘛。原來呀,昨晚的那個三輪車伕為了多掙幾毛錢,就拉著黃光裕兜了好大一個圈子。
“工字不出頭”,打工一向都不符合潮汕人的性格,再苦再累,只有創業潮汕人躁動的心才能得到寧靜。在廣州的街頭,隨處可見小小的“潮州砂鍋粥”和“長業士多店”。
黃光裕年紀雖小,人倒很機靈,經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