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在主席臺上莊嚴宣誓的一樣,一切都是真實的。
首富肯定來之不易。敢想、敢做、堅持,我們相信黃光裕一定做到了,起碼比一般人做得更好,要不哪有國美的今天?可惜“錯了就改”的準則似乎難以貫徹始終,或許有時他認為自己做的並沒有錯。企業的大道與小道,如果黃光裕今天還站在演講臺上,我相信他可以繼續實踐他的大道,一個富裕的人並不會太排斥偶爾做點好事。2008年5月,黃光裕向四川災區捐款5000萬港元。而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抵達夢想的道路各不相同。
最偉大的潮商李嘉誠先生,談及成功或者夢想少了黃光裕的誇誇其談。李嘉誠先生說:“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的時候,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條件,因為我勤勞,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在李嘉誠所有成功因素之中,勤勞排在了第一位。少年的李嘉誠在茶樓當跑堂,經過一天的工作之後,其他跑堂的小夥子早已睡去,李嘉誠先生依然在挑燈夜讀,李嘉誠總結說:“其實年輕時我很驕傲,因為我知道,我跟他們不一樣!”
這種踏實黃光裕可能要等到出事之後才明白,畢竟他混跡江湖的年代,梟雄四起。
李嘉誠賺的錢每一毛都可以公開
寫下“潮汕幫”三個字時,我不敢做評價,因為我也是潮汕人。
“自己人”,潮汕人的團結讓外人生畏。據粗略估計,目前潮汕人海內海外數量相當,都有近1000萬人,因而有一種說法叫做“海內一潮汕,海外一潮汕”。
海外的這些潮汕人,在異國他鄉忍辱負重,勤勞儉樸,終有所成。有的成為大富豪,比如李嘉誠,也有的成了所在國的高官,比如泰國就有許多潮汕籍的高官。
在潮汕人“一條水佈下南洋”的年代,一個潮汕人下南洋,可以隨便投奔一個素不相識的潮汕人。彼此間只需一個“身份證”,那就是潮汕話。
潮汕話有八個調,要想矇騙難如登天。潮汕人是“會講潮州話,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下南洋的年輕人會講潮汕話,能說出他父母、親戚,對方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並幫助他,讓他在那裡白吃白住,直到找到工作,成家立業。
這也是潮汕人在海外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的團結。所以,黃光裕在北京開家電小鋪子,只有老鄉才肯借給他空紙箱。
黃光裕隨後的事業發展中,一直離不開潮汕人的幫持。黃光裕登上第一個事業高峰,擁有第一家上市公司,就是靠潮汕老鄉詹培忠。詹培忠9歲到香港,23歲開始炒股。1991年至1998年期間曾代表金融界及金融服務界為立法局議員。以買殼、洗殼、賣殼著稱,據說其先後運作的殼達到20多個。
2000年,詹培忠先以現金購得京華自動化大股東的多數股權,隨後多次“供股”,定向增發已發行總股本20%之內的新股份,不需要停牌和經過股東大會決議過程,逐漸引入黃光裕的資本。
2002年2月5日,京華自動化釋出公告,增發億股新股,每股元,增發部分全部由黃光裕獨資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 以現金認購。2002年7月,京華自動化釋出公告正式更名為“中國鵬潤”。
在詹培忠這位高人的指點之下,2004年6月,價值僅2億元的國美電器,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變幻,一夜暴漲40多倍,手法的精妙讓同行瞠目結舌。
而在黃光裕的事業中,還有兩個潮汕人值得一提:最高法院原副院長黃松有,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黨委委員鄭少東。黃光裕、黃松有、鄭少東,在內地是潮汕人的“翹楚”,也是此前最風光無限的內地潮汕人。一個是首富,兩個是副部級幹部。
黃松有,1957年生,廣東汕頭人。1978年恢復高考後,黃松有考入西南政法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廣東省高院。經過自己的努力,他從一名普通的書記員一步一步奮鬥。1997年3月起,任廣東省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市政法委副書記。
在中院院長的任上,湛江發生了涉案金額高達160億元人民幣的特大走私案件,為中國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起走私案,震動了北京高層。當時,該案由中紀委直接牽頭,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審計署、海關總署等中央國家機關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湛江走私案”案情相當複雜,雖然屬轄區內醜聞,卻讓黃松有大展才華。當時黃松有親自組織、主持了相關審判工作,一審成名。最後整案31人被判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