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潮汕人窮到身無分文、走投無路時,就順流漂泊,到暹羅(泰國)、豬槽去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遍佈世界各地,成了“東方猶太人”。
和很多傑出的潮商遠走南洋一樣,中國首富李嘉誠先生幼年時隨父逃難到了香港。剛踏上他鄉,他們一無所有,“所企五腳砌,所吸菸仔蒂(住在屋簷底下,撿別人抽剩的菸頭吸)”,他們靠著出賣廉價的勞動力為生,“個錢三點汗”(賺一分錢要流三滴汗)。正是憑著這種刻苦耐勞的精神,一點一滴地積累著原始資本,他們的創業史,印證著“銅錢出苦坑”的俗語。而這種腳踏實地的經歷,是性格浮躁、喜歡投機取巧的黃光裕所難以具備的。
黃光裕的光榮與夢想
許多年以後,當記者問黃光裕,你覺得汕頭這個地方對你的性格和命運有什麼影響?黃光裕說:“我有一年多半時間在北京,因為北京的市場大嘛。在北京人家說我是外地人,在汕頭他們也說我是外地人。我到底是哪裡人,連自己都搞不清。汕頭當然是塊福地了,歷代以來就是搞商業的人多,搞政治的人少,社會氣氛對我影響很大。”
2006年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召開,分論壇“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邀請了事業如日中天的黃光裕。主持人介紹黃光裕的時候說:“國美電器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巨頭,在130多個城市有160多家商店,年收入超過了400億人民幣,黃光裕先生將給我們講述他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
這也是黃光裕少有的一次自我剖析對“出人頭地”的理解。黃光裕說:“從創業到現在,我著重把我的夢想轉換成為目標。因為我們起點比較低,我一般都是站在一個敢想、敢做、堅持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因為敢想,就是要樹立一個切合實際的、比較遠大的目標;敢做,就是要將這些想法付諸實施,取得實際的效果;堅持,因為每件事情在實施過程中是很漫長的,你在這個過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可能會有很多驚喜,當然任何事情困難都是比驚喜要多的。堅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黃光裕說:“在整個過程中,我個人來講把握的準則是‘錯了就改’。我認為事情應該多方面探討,辦法可能只有一個,但是找到真理、找到辦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就要有勇氣去嘗試,有勇氣改變你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創造價值。”
黃光裕說:“每個人、每個企業單純講差別我認為都是不大的,因為成功往往只有半步的差距,半步的勝出是需要很多努力才能得來的。成功源於夢想,我們的夢想是時代的夢想。同時,我們更加要做的事情是將夢想付諸實施,自己去做一個實施夢想的實踐者和扞衛者。”
黃光裕說:“夢想有大道和小道之分,取道的不同,人的人生價值和企業的發展道路也就有所不同。走小道我認為是投機取巧,追求短期利益成不了大氣。我走大道是要有益於社會,將自己的夢想建立在多方受益,並能夠承擔公正責任的基礎上。不僅關注企業自身發展,更要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只有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才是企業發展的大道。”
黃光裕說:“我個人和企業20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則走到今天的。現在看看發展道路,和中國20多年改革開放大環境是分不開的。1985年中國商業經濟有所發展,在這一大的背景下,我才有機會創造自己的事業,才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到了1990年年初,中國市場經濟程度越來越高,市場的規則也逐漸走向成熟。也是在這個時期,國美才走出了北京,實現了全國連鎖。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一方面做好與國際巨頭競爭的準備,另外一方面,也在進行國際化市場的探索,先後在香港、澳門等地方開設我們的銷售網路。”
黃光裕說:“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就要擁有世界級的品牌、世界級的企業,積極進行核心技術的創新,這才是我們所要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未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在中國,我希望讓我們共同來把握這個機會,將我們的夢想轉變為目標,在目標中付諸實際的行動,克服困難,不斷追求。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努力,用大志大意走大道,你我一定就能走向成功,夢想就變成為現實。我相信,未來的成功屬於我們在座的大家,屬於我們這一代人……”
這麼長篇幅回顧黃光裕2006年標誌性的發言,是為了聽一聽這位如今身陷囹圄的首富內心的一些想法。黃光裕的講話如今聽起來恍如隔世,但我相信,在某個時刻,黃光裕自己認為他就像